先发制人成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8

先发制人成语1

  成语:先发制人

  【成语】:先发制人

  【拼音】:xiān fā zhì rén

  【简拼】:xfzr

  【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示例】: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 曲波《林海雪原》三

  【近义词】: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

  【反义词】:后发制人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先发制人 成语接龙

  【顺接】:人一己百 人丁兴旺 人不聊生 人不自安 人世沧桑 人中之龙 人中狮子 人中豪杰

  【顺接】:暗箭中人 暗箭伤人 暗锤打人 百世一人 百年树人 百载树人 暴不肖人 北道主人

  【逆接】:并驱争先 得月较先 奋勇争先 奋勇当先 福为祸先 敢勇当先 后不僭先 祸为福先

  【逆接】:先为之容 先事虑事 先人后己 先人后已 先人夺人 先从隗始 先代所美 先入为主

先发制人成语2

  【成语】先发制人

  【拼音】xiān fā zhi ren

  【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历史事件】

  房玄龄定计诛太子房玄龄从小聪明机智,唐高祖李渊率军入关以后,投奔唐太宗成为其重要谋士。唐朝建立以后,太宗因功高权大,遭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嫉恨,多次遭到陷害。房玄龄对太宗另一重要谋士长孙无忌说:现在大王与太子矛盾很深,无法调和,如果不早想办法,不但会危及秦王府,恐怕连国家都有覆灭的危险。我有一条计谋,不如效法周公的做法,先下手为强。有句古话:lsquo;为国者不顾大节rsquo;。与国家沦亡,身名俱灭哪个强些?长孙无忌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敢说出来,今天你所说的,与我的想法太相同了。于是,无忌将两个计谋告诉太宗。太宗又召房玄龄一起谋划。房玄龄说:国家患难,历代都有,不是圣明之人,不能平定。大王功盖天地,不但人会为你谋划,就是神也会暗中帮助你。于是,便与杜如晦一起同心协力,进行谋划。李建成非常痛恨他们二人,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把他们赶出了李世民幕府。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又令房玄龄、杜如晦穿着道士衣服,偷偷潜回共同谋划。事变成功以后,房玄龄因功封为邢国公,升中书令,赐封一千三百户。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窦氏生四子,长子建成为太子,次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为齐王。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屡立大功,权势很大,太子建成感到李世民威胁他的地位,就与元吉勾结想除掉李世民。当时李世民手下大将李靖、李等多次对他说:大王因功高被怀疑,靖等愿效犬马之力。劝李世民早想办法。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归,唐高祖命元吉率兵抵抗。元吉乘机召集军队,准备与建成约定时间举事,除掉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劝李世民说:事情已经非常危急了,如果不采取应变行动,国家必定有灭亡的危险。周公是圣人,难道没有兄弟骨肉之情?为保存国家,大义灭亲。现在大王临危不断,坐等受屠戮,怎么成就道义?如果不采纳我们的意见,我们将逃身草泽,不能够在大王身边。李世民听从了他们的计谋。月三日,密奏建成、元吉挠乱后宫,并说:臣没有丝毫对不起兄弟之处,今天他们想杀我,好像替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如果我今天冤枉而死,与父王永别,九泉之下见到王世充等贼也感到羞耻。唐高祖听了以后,惊讶地说:明天一定查问这件事,你应该早点告诉我。四日,李世民率他的心腹九人到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有变,马上回马,准备回宫府,李世民的伏兵出击,杀建成、元吉,扫除建成、元吉的残余势力。不久,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先发制人成语3

  成语释义:

  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发:发动。制:控制。

  来源追溯: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故事链接:

  秦朝末年,秦王昏庸无能,统治残暴,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政。有个叫殷通的郡守也想乘机推翻秦朝,于是就请来在吴中避难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二人共商大事。

  项梁对殷通说:“现在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正是消灭秦国的最好机会,先发动起义就能占据优势,其他人就会服从自己;后发动起义就会处于劣势,而被他人所制服。我们应该早点起义才是。”

  但项梁看到殷通性格胆怯,难成大事,就让项羽把他杀死,并收服了他的部下。同时打出灭秦的旗号,不断征集人马,壮大军队,逐渐成为秦末起义队伍中力量最强的一支。

  学以致用:

  在与歹徒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掌握好主动出击的时机,抢先占领制高点,将对方制服。

先发制人成语4

  成语先发制人出处:抢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先发制人抢先动手,以制服对方。这段故事,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项籍传》。

  秦末,起兵反秦的将领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初住在吴中,他们在吴中这个地方有一定的威望。

  那时,陈胜、吴广等在大泽乡起义,声势很大。“会稽太守”殷通想趁此投机,便把项梁请去,对他说:“现在江西都反起来了,这是天意灭秦,时机已到,我知道‘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我想趁此赶快发兵,请你和桓楚来带领。”项梁说:“桓楚逃亡在外,只有我的侄儿项羽知道他的去处。”项梁就出去,吩咐项羽备剑,见机行事,随即进去对殷通说:“请允许我叫项羽进来,以便受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了,便叫项羽进来,项梁向项羽使个眼色,说:“可以下手了!”项羽立刻拔出剑来,斩下了殷通的头。项梁便把“会称太守”的官印取来,佩在腰间。项羽接着又杀死了殷通的部下数十人,其余的人便全部降服。项梁就继任为“会稽太守”,并宣布了反秦的主张,大家表示愿意服从。不久,就组成了一支拥有八千人的江东子弟兵,为后来渡江西进、大举反秦打下了基础。

先发制人成语5

   【汉字书写】 :先发制人

   【汉语注音】 :xiān fā zhì rén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常与“后发制于人”连用。

   【先发制人的意思】 :发:发动,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先发动进攻的就能取得主动权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采取措施制服对方。

   【先发制人的近义词】 :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

   【先发制人的反义词】 :后发制人;

   【先发制人的故事】

  秦末时期,陈胜起义。会稽郡守殷通召项梁商量说:“先生的学富五车,对起兵反秦,您有什么看法?”项梁开诚布公地说:“两岸的人都起来反对暴秦统治,说明秦朝气数已尽了。这时候先动手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会被别人控制。”殷通说:“听说你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看来,起事只有靠你了!”项梁对殷通的话将信将疑,他走出门外小心翼翼地叮嘱侄儿项羽,回来对殷通说:“请你召见项羽。”殷通刚叫项羽,就走进来一位五大三粗的青年,手里拿着一把寒光逼人的长剑。殷通边打量边赞不绝口道:“这位勇士确是将门虎子啊!”项羽走到他身边,这时项梁对他使了个眼色,项羽一剑杀了殷通。项梁、项羽提着殷通的头,带了官印绶带,来到郡府,又杀了百来个大小官吏,其他的人吓得面如土色,不敢起身。项梁派人召集旧友和相识的达官贵人,告诉他们已杀掉了郡守,最后开诚相见说:“我们现在要发动吴中的军队攻打各县,建立自己的武装,实施有效的统治。割据吴中,争取主动。”

   【先发制人例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一回:“赧王已闻秦王欲通三川,意在伐周,今日伐秦,正合著《兵法》‘先发制人’之语,如何不从?”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二十三回:“彼既伐我,我不如先伐之。先发制人,此其时矣。”

  曲波《林海雪原》三:“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造句】

  他恍然大悟总结出一个道理:欺软怕硬,扬长避短,先发制人,不留后患,是做人之原则。

  一个好棋手每走一步总要想到以后的三步四步,还得不露声色,要会先发制人,以免打草惊蛇。

先发制人成语6

   1 先发制人的成语故事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个皇帝,可他只当了十二年的皇帝就死了,把皇位传给了二儿子胡亥,也就是秦二世。秦二世当了皇帝,和他的老爹一样横征暴敛,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难。大家再也活不下去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率先在大泽乡造反,天下群雄纷纷响应。

  项梁他们家在战国时世代担任楚国的将军,他和他的侄子项羽都是有雄心的人,也想争夺天下。起兵前,他找来了素有贤德之名的会稽代理太守殷通,说:“陈胜他们在长江以西都造反了,现在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候了。我觉得,先下手的话可以迅速地制服敌人,要是下手晚了,只能等着被敌人制服了。(原文是:‘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殷通是个读书人,哪知其中的深浅,当场赞叹道:“听说您出身楚国的将军世家,起兵的事儿就一切听您做主了。”项梁让殷通找来了项羽,项羽佩戴着宝剑进了屋,殷通连忙起身相迎,结果被项羽一剑割下了脑袋,一命呜呼了。可怜的太守成了“先发制人”这个谋略的最早牺牲品。然后,项梁和项羽收服了殷通的部队,从此东征西战,争夺天下。

  “先发制人”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现在人们用来表示遇事时要先于对方采取行动以获取主动。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2 先发制人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xiān fā zhì rén

  【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近义词】后发制人 先下手为强 先声夺人

   3 先发制人的成语故事点评

  项梁觉得陈胜他们在长江以西都造反了,现在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候了。我觉得,先下手的话可以迅速地制服敌人,要是下手晚了,只能等着被敌人制服了。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先发制人成语7

  先发制人为三十六计中的.一个计策,“发”发动;“制”控制。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秦朝未年,为了反抗暴政,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又以陈胜和吴广率领的百姓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有个叫殷通的会稽郡守也想趁机推翻秦朝,所以就请来当时在吴国避难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俩人共商大事。

  项梁和项羽在当地广结了许多知名人士和有才智的人,加上俩人本身熟悉兵法,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敬仰。项梁对殷通说:“现在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所以现在正是消灭秦国的最好机会,当然先起义发动的人旧可以得到先机,我们应该早点起义才是。”项梁看出殷通性格胆怯,难成大事,于是就叫项羽把他杀死,并收服了他的部下。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征集人马,壮大军队,并且打出灭秦的旗号。而项羽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先发制人成语8

   成语释义:

  发:发动。制:控制。这个成语故事最初讲的是先行动则可以处于主动地位,控制对方。后来先发制人的意思就演化成了泛指遇事时先下手采取主动了。这个词语出自《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还有一个词叫“后发制人”,是由这里取反义引申出来的,等同于“后来居上”。

   成语典故: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当时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跑到吴中。会稽郡的郡守叫殷通,对项梁一向很敬重,于是派人叫来了项梁商讨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出路。项梁见了殷通便分析说:“现今江西地区都已起义,这是上天是要灭亡秦朝呀!先行动的可以制服别人,行动迟了就要被别人制服!”殷通随后说:“我想派兵响应起义军。您是能干大事的人,请您和桓楚一起率军,您可知桓楚现在何处?”项梁不愿意做殷通的部属,于是他想了想说:“桓楚犯了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知道他的下落,我叫他进来问问。”以上用白话文讲述项梁说的话就是先发制人的意思。项梁走出门,示意项羽准备好剑,找机会杀掉殷通。两人相继走进大厅。殷通刚要起身接见项羽,就被项羽用宝剑砍下了脑袋。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街上大声呼喊。百姓本来就痛恨秦朝官吏,看到项梁把郡守杀了,都拥戴项梁做郡守,项羽为偏将。项羽又在乡里亲友中招了号称“八千子弟兵”的八千名青年,组成了一支很有生气、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一起参加灭秦起义。

先发制人成语9

  【拼音】先发制人xiānfāzhìrén

  【释义】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近义词】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

  【反义词】后发制人

  发制人的主人公是项羽。

  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 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己起 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 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 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 桓楚现在什么地方?”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于是他 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 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

  叔侄俩一前一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说时迟,那时快,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项羽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