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是什么意思?

《墨葡萄图》上诗一首,此乃明朝徐渭公。说他自己,呵呵,很好理解的。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 class="page_speeder_1079402448">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 *** ,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 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巨集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巨集道不遗余力地蒐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巨集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题《墨葡萄图》
[作者] 徐渭
[全文]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是一个落魄书生的感叹。
用白话文说就是:
“年纪已经过了五十岁,仍然没有建功立业,还处于落魄的状态。”
“现在是在书房内,听风吹的声音。”
“自叹他写的文章,没有人赏识。”
“没有办法,只能将这些文章、诗稿闲置著。”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玩世不恭的诗句。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第明珠无处卖,闲抛闲郑野滕中,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一个落魄书生的感叹。 用白话文说就是: “年纪已经过了五十岁,仍然没有建功立业,还处于落魄的状态。” “现在是在书房内,听风吹的声音。” “自叹他写的文章,没有人赏识。” “没有办法,只能将这些文章、诗稿闲置著。”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玩世不恭的诗句。

半生烟雨,半生落花,是什么意思

前半生逍遥于烟雨柳岸之畔,风花雪月,后半生则如落花一般,无人顾怜,独自凋零

南平晚风是什么意思

南屏晚钟吧
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位于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内,是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
位于西湖西南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距今已有 1000多年历史,是吴越国王钱弘为供养南山佛教开山祖师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慧日永明禅院”。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与灵隐寺、昭庆寺、圣因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
----
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曾以10余吨重的铜料铸了一口巨钟。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曾将“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说是天将破晓,“夜气方清,万籁俱寂,种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自宋代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如今,净慈寺已修复一新,10余吨重的铜钟又一次被挂上钟楼。
南屏晚钟钟体内外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文,计6.8万余字。它采用“蒲牢雕龙”作钟钮,以八瓣莲花为钟唇,每瓣铸有一处撞钟点,其中六处钟点上铸有梵文。钟脊上立南无毗婆尸佛和南无释迦牟尼佛等七个佛龛。绘饰华丽的钟楼逐渐成为千年古刹最为迷人的吸引物。
每当佛寺晚钟敲响,洪亮的钟声传到山上,加上寺后的南屏山多空穴,几杵钟声,便会使山鸣谷应,穿穴回荡。“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撩人心怀。北宋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明代诗人张岱“夜气滃南屏,轻风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诗句就已把净慈寺钟声的美妙写得出神入化了。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品题西湖十景,也在净慈寺寺门外建起碑亭,亲笔手书“南屏晚钟”四字景名,大约是因为“夜气方清,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净慈寺还伴有济公的神话传说,寺内有“运木古井”,又称“神运井”,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赏。
近年来,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宾、侨胞、游客聚集在净慈寺钟楼内外,举行新年撞钟除旧迎新活动。当第一百零八声钟声响,正好是新处伊始之时。这一象征著祥和、欢乐、安定、团结的活动,为古老的南屏晚钟注入了新的涵义和魅力。
----
缥缈雷峰隔上方,数声风送到幽窗。
柳昏花暝游人散,付与山僧带月撞。
——宋林《南屏晚钟》

落魄是什么意思

落魄的基本意思是潦倒失意、穷困。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经济上贫穷的状态吃不饱、穿不暖,也可以用来表现一个人精神、心理状态方面的不得意。
另有一种解释是比喻惊慌失措,比如说一个人失魂落魄就是说他很慌张很无助。

努力的话终有翻身机会一天!
满意请采纳

落魄
luòpò
〖beindirestraits;down-hearted〗穷困不得意
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闻甲落魄。——清·周容《芋老人传》
亦称“落泊”
来源 亿容线上词典 原文连结::erong./cd/?keyword=%C2%E4%C6%C7

一树梨花落晚风是什么意思

是,晚风吹落一树的梨花,飘酒在天际的意思。
出自【鹭鸶】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提示:这首诗描绘鹭鸶鸟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真实动人。
翻译:雪白的鹭鸶像穿着白色的外衣,白色的毛发,
青玉琢成的小嘴,群起群落在溪水中捕鱼。
受惊向远远的碧绿的山林飞去,
好像晚风吹落一树的梨花,飘酒在天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