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刘伶资历官位学识都不及前六位,为什么他的影响最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杜康造酒刘伶醉,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和嵇康等人并称为“竹林七贤”。他嗜酒不羁,被称为“醉候”。民间也尊其为“酒仙”。刘伶在资历学识和官位方面都不如竹林七贤的其他几位,但是一段“刘伶醉酒”的故事,使其大名传遍神州大地。

其实也难怪,毕竟喝酒是中国人的传统,这种接地气的传说很容易在民间传播扩散,刘伶也因此名满天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刘伶醉酒的故事:

其实刘伶作为“竹林七贤”才学还是有的,但是他看破世俗,厌恶官场黑暗,不愿为官。崇尚“老庄”哲学,尊崇无为而治。所以放浪形骸,终日以酒为伴。据传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古代文人好酒的很多,但是像刘伶这样因喝酒而名满天下的人也算奇葩。

说是有个叫杜康的开了一家酒馆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从酒馆过看了对联哈哈大笑,说杜康吹牛皮。杜康也不辩解,举杯相敬。结果三杯下肚,刘伶就觉得天旋地转,于是就跌跌撞撞走回了家,睡了过去。

过了三年,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刘伶老婆说刘伶都死了三年了。杜康说刘伶没死,只是醉了。于是大家到墓地打开棺材把刘伶弄了出来,刘伶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好酒啊!真香!”

于是“杜康造酒刘伶醉”的故事就传开了,虽然故事的真假不得而知,但是刘伶“酒仙”的名号却传满天下。而且现在市场上也有白酒叫“刘伶醉”,至于和刘伶有没有渊源就不知道了。

所以刘伶虽然在其他成就上比不上像阮籍、嵇康 等“竹林七贤”名号大。但是论在老百姓中间的知名度无人出其右,传播甚广。

刘伶这个人很有意思。古人都会取字,字伯伦,喜欢老庄的学说,是魏晋时期沛国人。生年和哪一年去世的不清楚,年纪大约在阮籍和嵇康的中间。在竹林七贤里,若论 社会 地位的话,刘伶是其中最低的,刘伶的长相十分丑,史书形容他相貌很“丑陋”,刘伶这个人平时很少说话,不关心 社会 上的情况,不爱热闹,但是他为人很潇洒,不拘泥于小节,可称得是性情中人了。

竹林七贤没有不爱酒的,数刘伶最好酒,是嗜酒如命。他常常乘鹿车,手中抱着一壶酒,让奴仆提着锄头跟在车后跑。他说假使他在车上喝酒醉死了,就让仆人就地把他给掩埋掉,放到现在,刘伶的这一做法很难让人理解,这是一种魏晋风度,也是一种放浪形骸的表现。

另外有一次,他酒瘾又上来了,就要求妻子把酒拿过来,妻子十分生气,又是白天,又是晚上一个劲喝酒,自己等于是嫁了个酒鬼,一边泼掉酒毁掉酒器一边哭着劝刘伶说喝酒对身体不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为什么不能咬牙戒掉呢?刘伶看着碎掉的酒壶,赶忙叫他妻子不要摔,表示愿意改掉,但前提是需先祈祷神明,来表示自己的诚意,让他妻子赶紧去准备酒肉,准备好以后,刘伶跪下来祷告说,有刘伶其人,生来就是个酒鬼,一次要喝一斛,喝了五斛之后才能清醒。女人说的话,那是一定不能听的。于是就把供奉给神明的酒肉拿了过来,又是喝酒,又是吃肉,当然又是大醉。刘伶因为和阮籍与嵇康见面,很是投缘,于是便加入了进去。而且还有一件事他喜欢不穿衣服,经常在家里把衣服脱光喝酒,客人来了见状,都讥讽他败坏风气,刘伶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在我眼里,天地就是我的房屋,屋里才是我的衣裤,后面一句我都不敢说了,他显示的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情调吧!

先介绍一下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位大侠都是魏晋时期人物,当时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司马集团取代曹魏政权,阶层固化,人民不满,逐渐兴起清谈之风。竹林七贤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们常常聚集山林,饮酒作歌,放浪形骸!以“弃经典而尚老庄,篾礼法而崇放达”为人生哲学。

他们个个都有才华横淌,声名在外!嵇康善古琴,一曲(广陵散)勾起多少人的惆怅万千!王戎善清谈,经常找人切磋口才!

题主问的是刘伶,重点谈下刘伶:七位大侠中真的数刘伶最“低调”—出身贫寒,身高一米五。但他“放浪”起来丝毫不落后。常常坐着鹿车带着酒壶四处逍遥,逢人便说“我喝死了把我埋掉就行”。担任一参军后,仍然清净无为,最终一事无成,后来官府派人来请他出山,他却裸奔着大喝,最后不了了之。

要说刘伶最大的影响,我认为还是在酒文化方面,他给我们留下的几个成语如:枕曲藉糟,陶陶兀兀,五斗解酲等都是和喝酒有关的啊!后代也有多位大家写文涉及其喝酒事迹,唐白居易有“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刘伶本人也有《酒德颂》《北芒客舍》传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