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遥丨滴滴融资23次才明白的真理:创始人一定要掌握控制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0
滴滴的上市之路可谓波折,尽管未能在美国市场顺利起航,但转战港股无疑为它打开了新的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早期的策略就是通过“烧钱”来争夺市场份额,与优步的较量中,补贴大战成为常态,两巨头都在融资大战中寻求生存。

滴滴在上市前的23轮融资中,软银的身影尤为醒目,其持有滴滴21.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滴滴完全落入了孙正义的掌控。正如马云虽仅持有阿里巴巴8%的股份,却凭借AB股的股权结构,确保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滴滴同样采取了这种策略,通过A股和B股的差异化设计,创始人得以在股权稀释中保持核心地位。

保持控制权的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分配股权。在引入投资人时,创始人应确保投资人的出资为实股,避免看似公平的“干股”或无形资产,因为它们可能削弱控制力。在众多投资人的股权分配上,创始人应保持主导地位,即使在多轮融资后,也要确保自己的一票否决权。

境外上市的股权安排尤为重要。通常,创始人在天使轮的持股不应超过20%,随着融资轮次增加,这一比例会进一步降低。理想情况下,创始人应尽可能保持控股股东地位,直至IPO阶段。尽管IPO会带来新一轮的稀释,但创始人在上市后的持股比例仍应保持在40%左右,以保持决策主导。

境内上市时,创始人可以通过一致行动协议、股权投票权的分离,甚至设置A/B股制度,确保自身在经济权益和决策权力上的优势。在管理咨询领域,付晓东(笔名赴遥,上海汇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可以提供深入的解答和指导。掌握这些策略,创始人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对企业的控制,让滴滴的故事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