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与中国接壤,却将大部分石油出口欧洲,哈萨克斯坦究竟图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1
1. 普京与托卡耶夫通话后,俄哈两国放下了矛盾、达成了和解,但后续的故事却远未结束,甚至更加精彩。
2.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本国能源出口问题。他表示,考虑到里海航线的石油供应优势,他打算让哈萨克斯坦“绕过俄罗斯出口石油”,并增加中哈石油管道的输油量。
3. 托卡耶夫指出:“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制裁对抗,提高了传统运输和物流链被‘卡脖子’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哈萨克斯坦能源出口的多样性。”
4. 想要理解托卡耶夫的举动,首先要了解一下背景。托卡耶夫在出席6月份举办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曾当着普京的面公开表态“不支持卢顿两地独立”,现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而后者的回应也非常迅速,俄罗斯法院一度下令关闭里海管道联盟(CPC)输油管线,而哈萨克斯坦对欧盟三分之二的石油出口依赖该条管线。
5. 虽然双方在经过一阵拉扯后达成了和解,但俄罗斯此举还是把哈萨克斯坦“吓得不轻”,并让托卡耶夫下定决心让本国在石油出口方面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
6. 资料显示,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80%通过管道运输,主要管道线路有三条:东向的中哈原油管道、西向的里海管道联盟CPC和北向的阿特劳-萨马拉管道,而后两者的管道均经过俄罗斯领土,只有东至中国阿拉山口市、西至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的中哈石油管道,是哈国唯一不经过俄罗斯的石油管道。而可以预见的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未来将优先从该条管道出口。
7.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则要追溯到30年前苏联刚解体的时候。那时中亚各国刚独立,都想修建能源管道,利用本国资源赚取外汇,但他们一没钱二没技术,只能依赖俄罗斯帮忙。而俄罗斯虽然同意投资修建,但却提出中亚五国大部分的能源管道必须经过俄罗斯,以便莫斯科更好地掌控中亚这一“战略后院”。
8. 中亚五国虽“心有不甘”,但迫于现实的压力,只得答应这一要求。因此不止是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的能源出口实际上多多少少都有随时被俄罗斯“卡脖子”的风险。实际上,俄罗斯今年就曾以“保护里海生态环境”为理由,反对土库曼斯坦修建跨里海的天然气管道。
9. 增加中哈石油管道的运输量,优先从该管道出口石油,只是哈萨克斯坦多样化能源出口的措施之一。托卡耶夫在会议上还提到,哈萨克斯坦正在考虑重建横跨里海的油气管廊,即从里海沿岸的阿特劳港出发,途径阿塞拜疆的巴库以及格鲁吉亚的巴杜密,最后输送到欧洲。而改造阿特劳港口,使其有能力出口更多的石油,就是该计划的第一步。
10. 这一事件对俄罗斯而言,确实构成了一定麻烦。因为一方面,普京政府要用能源这一武器回击西方的单边主义制裁,而哈萨克斯坦此举无疑是在缓解欧洲的能源危机;而另一方面,俄乌战场激战正酣,俄罗斯必须得稳住这个战略大后方,不能让它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添堵。过去是有钱大家一起赚,而在地缘政治局势发生剧变的现在,俄罗斯恐怕免不了顾此失彼,而这也无疑是对普京政治智慧的一次重大考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