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的上一句是什么古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0
“海上生明月”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最著名的诗句之一,出自五律诗篇《望月怀远》。
公元733年,即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开元盛世的风貌依旧,张九龄也迎来了人生巅峰任职宰相的高位。
只可惜皇帝虽然宠信却不听劝阻,放走了安禄山这个后患,伴随着李林甫的谗言诽谤,仅仅三年的时间,张九龄就被贬出京担任荆州长史去了。
这首《望月怀远》大致创作于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因为深深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脱口而出便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闲来读诗?张九龄的思乡情
算算日子再过几日便是阖家团圆的元宵佳节,多数人早已结束休假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离开家乡的人读这首诗倒也应景,尤其是能看到海的地方:
夜渐深沉,海面上不知何时升起了一轮明月,天各一方的你我共同沐浴着柔和的月华。有情的人怨恨这漫漫长夜,彻夜未眠思念着远方的爱人,悄悄将屋子里的烛光熄灭,只为一个人静静享受这满屋子的月光。
披上外衫走出房门,明月一视同仁,毫不吝啬地散发出皎洁的光芒。夜色深沉,气温骤降,恍惚才觉察到草地上冒出的新鲜露水,竟不慎沾湿了衣裳。
这月光裹挟着诗人满腔的思念,可是却无法亲手送出去,能怎么办呢?还是回去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你相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与后来北宋苏轼所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苏轼那是写在末尾的美好期许,而张九龄则是始于开篇的由景入情。
不得不说这开头起得好,视线宽广意境开阔,没有丝毫小家子气,看似平平无奇的简单开头,与“天涯共此时”结合在一起,瞬间浑然天成,无可替代。
天各一方的人共赏一轮明月,仿佛能够借用月亮这个媒介看到对方那般,张九龄的“怀远”绝非单一的,而是相互的,顺其自然地有了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有情人相思,辗转难眠;非要说是月光太亮,扰了睡眠;披着衣裳在院子里踱步到深夜,仍然没有睡意;想要将这满手的月光送给远方的人,却送不出去;无奈还是睡去吧,期待梦中的欢聚。
这满腔深情,若非曾经切身体会,大概也无法真正读懂张九龄的心思。
你如今远在他乡吗?有多久没有静心欣赏过月色?对月起相思大抵很少,毕竟如今通讯这般方便了,不是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