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人、方志学家谢启昆简介,谢启昆的论诗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简介

谢启昆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学训练及正统的儒教 染。其父亦为饱学之士,尤善语言、文字、音韵、训诂,以教子有方闻名。谢启昆天赋聪慧,接受能力极强,加上刻苦自励,家学相传,故少时即品学兼优,受人称赞。16岁时,谢赴京入太学,24岁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获进士第八,。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殿试钦取第一名,授翰林庶吉士,分习国书。

他办事公正,任两次主考选拔人才时,均被公认为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受到社会的普遍称赞,而且他自己亦以经济文章扬名京城,列一等记名,以府官、道官衔任用。

而后,谢启昆历任镇江、扬州知府、山西布政使,从二品。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署广西巡抚。

谢启昆一生,不仅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觉得 民心,且治学有方,著书立说,著作等身,计著有《树经堂集》二十三卷,杂文四卷,《树经堂咏史诗》五百二十六首,《西魏书》二十四卷,《小学考》五十卷,《山谷外集。别集补》、《史籍考》,《广西金石录》、《圣朝殉节诸臣录》、《北楼记法帖》等多种,成为一代著名学者,出色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杰出的方志学家。

在方志学方面,除修有乾隆《南昌府志》外,最成功的还是对《广西通志》的修撰,影响深远,被梁启超称为“省志楷模”。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六月二十六日,谢启昆逝世于广西巡抚任上,享年66岁,诰授资政大夫。清朝庭赐丧银3000两,命江西巡抚代祭,准谢启昆灵柩入江西,葬于新建县桃花乡大山。

史料记载

谢启昆,字蕴山,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朝考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典河南乡试,分校礼闱,均得士。三十七年,出为江苏镇江知府,调扬州。明於吏事,所持坚正,上官异意不为夺。治东台徐述夔诗词悖逆狱迟缓,褫职戍军台。寻捐复原官,留江南。父忧,夺情署安徽宁国知府;复遭母忧,服阕,称病久不出。五十五年,特擢江南河库道,迁浙江按察使。六十年,迁山西布政使。州县仓库积亏八十馀万,不一岁悉补完。高宗异其才,以浙江财赋地亏尤多,特调任。历三岁,亦弥补十之五。 嘉庆四年,擢广西巡抚。上疏,略曰:“各省仓库积弊有三变。始则大吏贪婪者利州县之r赂,偾事者资州县之摊赔。州县匿其私橐,以公帑应之,离任则亏空累累。大吏既饵其资助,不得不抑勒后任接收。此亏空之缘起也。继则大吏庸者任其欺蒙,姑息者又惧兴大狱,以敢接亏空为能员,以禀揭亏空为多事。州县且有藉多亏挟制上司升迁美缺者。此亏空之滥觞也。 嘉庆四年不职督抚相继败露,诸大吏共相濯磨,州县亦争先弥补。但弥补之法,宽则生玩,胥吏因缘为奸;急则张皇,百姓先受其累。各省贫富不同,难易迥别,一法立即一弊生,惟在因地制宜。率定章程,又多窒碍。请饬下各省先查实亏之数、原亏之人,如律论治。其无著者,详记档案,使猾吏无可影射。多分年限,使后任量力补苴,不必展转株求,亦不必程功旦夕。责成督抚裁陋规以清其源,倡节俭以绝其流,讲求爱民之术以培元气,奖擢清廉之员以励官常。日计不足,月计有馀。不数年间,休养生息,不徒仓库充盈,吏治民生亦蒸蒸日上。广西自孙士毅经营安南,军需供亿,所费不赀,米银装械,毁弃关外,令州县分 赔,遂致通省皆亏。本非州县侵蚀,且人已去任,接收者正在补苴,一经参追,难保不劝捐派累。惟率司、道、府、州省衣节食,革去一切陋规,俾州县从容弥补,进廉去贪,无累百姓,计三年之内,库项必可补足。惟是数十人补之而不足,一二人败之而有馀。是又在知人善任,大法小廉,不爱逢迎,不存姑息,庶不致后有续亏之患。”又言:“弥补亏空,初不为一身免累之计,乃有实际。臣前历山西、浙江,皆未咨部,亦未咨追原籍。盖当日之员,大半死亡遣戍,子孙贫乏者多,咨追徒滋纷扰,如数完缴者实无二三,现任反置身事外。广西库项未完者三十九州县,其廉数多寡,分限三年,按月交库,於交代时有不足者,即以亏空论劾。”疏入,仁宗嘉纳焉。时诏买补仓谷,取诸丰稔邻县,禁於本境采买。启昆言广西跬步皆山,转运不减於谷价,恐不肖者因采买之难,或为勒派,请仍听本境买补便,诏如所议。

广西土司四十有六,生计日绌,贷於客民,辄以田产准折。启昆请禁重利盘剥,违者治罪。田产给还土司,其无力回赎者,俟收田租满一本一利,田归原主,五年为断;其不禁客民入苗地者,廉土民驯愚,物产稀少,藉贩运以通有无也。仿浙江海塘竹篓囊石之法,修筑兴安陡河石堤,以除水患。河流深通,旧铜船过陡河必一月,至是三日而毕。七年,卒於官,诏嘉其廉洁,於所节省浔、梧两关盈馀项下赐银三千两治丧。广西士民请祀名宦祠(勇案:名宦乡贤二祠多在学宫)。

修志

1800年2月9日谢启昆开局主修《广西通志》。该书分为训典;郡县沿革、职宫、选举、封建等四表;舆地、山川、关隘、建置、经政、前事、艺文、金石、胜迹等九略;宦迹、谪宦等二录以及列传等,共十七目。各目之下,又视内容多寡酌分细目,如舆地略下分疆域、分野、气候、户口、风俗、物产等六目,建置略下分城池、赔署、学校、坛庙、梁、津等五目,艺文略下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杂记、志乘、奏疏、诗文等八目之类。其体例之精审完善远超前代,颇为学者所称誉。 清代广西的府、州、县绝大部分修了志书。纂修的府、州、县、厅、土州、土司志共198部。现存的仍有127部。其中多数府、州、县志经多次续修或重修,如《浔州府志》就修有7部,《钦州志》、《宾州志》、《北流县志》均修了5部。

修撰

主持修撰的《西魏书》24卷,《清史稿》以为“义例皆精审,非徒矜书法,类史钞也。”(列传二百七十一,卷四百八十四)《广西通志》280卷,分五大类二十二小类,体例完备,向推为史乘的典范。不冒裁,”征引赅博,为各省志之冠”。乾隆54年刻本《南昌府志》也是在谢启昆主持下,经陈兰森、王文涌协修完成的。

谢启昆又在胡虔、陈g的助成下,撰成了《小学考》50卷。此书为补朱彝尊《经义考》中形声训诂之阙略而作,体例一仍朱氏《经义考》,凡刘歆《七略》以后之历代史志、公和书目,乃至方志、文集、笔记所录之小学书,不论存佚,悉萃于编,总计收书1180种。该书先后有翁方纲、钱大昕、姚鼐、俞樾为之作序,俞樾许为“自来言小学者之钤键”、“欲治小学者不可不读此书”。

诗歌特点

在他二十三岁年冬入京都,与王仪楷、李镜亭同过钓鱼台,留下了“江边汉月照,亭上客星孤”的佳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入京途中产生的那种孤独、落寞之感,有一种“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谢启昆像这样睹物抒情的诗有不少。他在《补史亭四首》中有这样的诗句:“双桐院宇清,秋月凉如水”,一种身在异乡中秋之夜却未能与家人团聚的愁怅在诗句中突现出来。院子里冷冷清清,中秋的月亮也给人以冰凉的感觉。离别家人,恰逢中秋,一腔难言的思乡愁绪寄予诗中。他任浙江按察使时作了《乙卯新正二日圣因寺行礼遇雪恭纪》,其中有“梅香吹作林闲雾,山色轻笼水上烟”。仲秋,将赴晋藩之任,同人饯别于湖上,有“鸿泥曾印六桥来,桂子荷香两度开”的诗句。重阳节前一日登灵岩作诗歌:“我从于越来东吴,云气茫茫连具区。左右洞庭三万顷,形势可以吞西湖。”九月十三日重过镇江俯台,怅然有作简,贺虚斋太守,有“自从骑鹤上扬州,蕉鹿纷纭一梦悠。江淹赋别归南浦,谢姚临风忆北楼。”九月望日邗上同人饯别于康山草堂,即席得诗二首,有“有约秋风续旧缘,踏歌曾听此楼巅。”九月十八日,舟泊袁浦河,帅兰案亭先生偕僚属案余于宫署,有“振翮西飞皓,何日向南方。”嘉庆二年(1797年)闰六月十一日祷天竺得雨志书,作诗“隔江飞瀑过江楼,上竺慈云覆越洲”。嘉庆七年(1802年)三月朔日祀虞帝庙坐南薰亭看新绿,有“四山岚合树浮荠,一鹭点雪飞晴天。万江朝来侵新沐,漓江照影清可怜”等佳句。二十一日夜大雨喜而有作,有“筹边要策在丰稔,唱彻秧歌临桂城。”五月二十七日得次儿学崇政庶常之信纪恩志感蒸赋四律,有“传家自信留清白,报国何堪志饱温。

谢启昆在他五十一岁重游浙江云林寺作了《秋日闲居咏八首》,其二云:“顾影怜宣发,韶光半百龄。”人到半百,顾影自怜,早生华发,人生苦短。五十二岁作《移松十六韵口赋赠卢七青柯》,有诗句:“忽忽三十年,人老树如此。”五十四岁赴京,有《庚戌二月将赴都留别诸同好四首》,其一有句云:“重逢草木沾春露,仍许渔樵近圣颜。”六十六岁他试笔四首兼柬张南坡学使,有“六十行年又六春,佩韦诚服敬书神”的诗句。从谢启昆晚年所写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晚年的安详与处世的泰然,没有半点的悲伤与哀叹。

谢启昆在《敬同堂诗》中充分流露了他在政治上的抱负、诗文方面的成就以及对百姓的拳拳之心:

“先生追随棠舍十余年,秦关蜀栈相钩连。放眼山川发长啸,光甘得句花飞筵。五丈原头夕阳远,百子池上秋光圆。龙门险绝天下壮,笔势直欲争孱颜。竭来作宰挟琴鹤,附以玉屏诗千篇。声音之道通于政,此事非仅夸雕镌。公之家法古循吏,经术佐治何蒸然。我昨渴公见公壁,庭训手勒官箴悬。相国有书宝尺壁,多在商洛蒲城间。此卷啸咏询有本,譬导大海波相沿。阿谁为国为霖雨,救荒一语征其全。述怀长吟更磊落,如水如铁心拳拳。仁人之言其利薄,蔚为善政此行先。章源倒泻六千丈,迸作膏露沾春田。《五胯歌》与《两歧颂》,君诗采入风谣编。何当报最驻飞舄,共剪红烛分瑶笺。”

在这首诗作中,谢启昆表达了对国家的忠心,对仕途的感慨,以及对百姓的拳拳之心,同时也道出了对诗文的酷爱与追求。

以诗论诗

谢启昆在论诗诗的方面有较大的成就,其数量之巨放在整个中国诗学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是中国诗学史上非常突出的一位诗人。以诗论诗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诗歌理论形式。谢启昆论诗的基本特点是知人论世,论由史发。“选言居要,记事钩元。”在他的五百多首论诗诗中,极大部分诗都联系诗人生平事迹来展开论述的,比如以“万里投荒逐客孤,新诗一卷付官奴。楚天梦断黄鹂叫,自起开笼放鹧鸪”评柳宗元;以“居士寻诗墨未干,杏花消息雨声寒。谁言诗到苏黄尽,万里南行眼界宽”评陈与义。这两首诗主要是从诗人当时所经历的事迹来评述的,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到蛮荒之地永州;陈与义在靖康之乱避乱南征,这两首诗的诗风悲壮苍凉,符合当时柳、陈所处的环境。 谢启昆论诗不仅注重把握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他注意把握诗歌流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这是他的论诗诗成为诗史的重要标志。例如他以“三百风诗未就删,流传濮上与桑间”对《诗经》中许多诗反映当时纯朴的评述;以“鸡林争售香山句,老妪能为学士歌”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易、老少传唱的评品;而“风碎鸟声花影重,晚唐诗格极纤浓”评述晚唐诗风的特点。

谢启昆崇尚清新自然的诗学观,提倡有阳刚之气、英雄之气的诗风,反对绮靡柔弱的诗风。

以“清新自然”论诗是谢启昆的一个重要标准。谢启昆评唐代许浑有“清吟一字一真珠”较好地表现了他对清新自然诗风的推崇。“一代名高不受高,百所清气得来难。”(金·麻草)“陈言如直句如山,清入诗脾契象先”(金·杨鹏)等等,可见谢启昆对“清”的推崇。

又如他以“五十为诗未恨迟,《燕歌》慷慨发深悲。向人磊落倾肝胆,万里岷峨赴难时”评高适,以“一生低首谢元晖,如画江城白练飞。千古青山吊知己,建安风骨嗣音稀”评李白,以“蔷薇芍药春风句,落叶青虫秋日诗。未信女郎工此曲,看云谢客自多时”评秦观。从这些论诗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谢启昆论诗,提倡刚健质朴之风,其诗有较深刻的社会内容,风格沉雄意境阔远。

个人作品

著作

谢启昆一生,不仅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觉得民心,且治学有方,著书立说,著作等身,计著有《山谷外集。别集补》、《史籍考》、《广西金石录》、《圣朝殉节诸臣录》成为一代著名学者,出色的历史学家

诗歌

《杨震》

巾箱饲雀玉环贻,夫子关西誉望驰。

白璧青蝇宁有玷,黄金黑夜岂无知。

三@讲席生前兆,一鸟关亭死后悲。

太尉传家清德在,侍中强项有孙枝。

《文帝》

风流人物数元嘉,文史纵横自一家。

白面书生谈北伐,黑衣宰相坐南衙。

长城万里歌声惨,合殿深宵烛影斜。

俭约犹存永初意,乌篷未胜葛镫华。

人物评价

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在继承前人修志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马丕瑶称其“体例最善,不冒史裁,遂为二百余年来官书创体”。况周颐誉其“体例精审,征引赅博,为各省志之冠”。梁启超更盛赞“其为省志楷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