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感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论语》学习之90901

【原文】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白话】孔子说:“凤鸟不来,黄河不再出图,我大概没有希望了。”

【思考之一】孔子在感叹什么?

凤鸟至,河出图,皆圣王之瑞也。朱子说,“凤,灵鸟,舜时来仪,文王时鸣于岐山。”“河图,河中龙马负图,伏羲时出。” 张居正 说“圣王在上,则和气充溢于天地之间,故其祥瑞之应如此。”圣人出,天地间一团和气,自然界就出现许多神奇的现象,是一种人天感应的效应。《四书解义》说“此一章书是圣人自叹其道之不行也。大道将行,则天兆文明,必有祥瑞以应之。虽圣王不重祥瑞,而文明之兆于此可征。世莫有用我者,道其不行矣夫。盖孔子非思凤鸟河图也,思大道之行也。”《论语注疏》说“此章言孔子伤时无明君也。”孔安国说“圣人受命则凤鸟至,河出图。今,天无此瑞。“吾已矣夫”者,伤不得见也。”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意味着什么?“吾已矣夫”很多人解释说“完了”“没有希望了”,夫子的“完了”到底是什么完了?

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很多次孔子经历生命的危难,比如“子畏于匡”,匡人将孔子师徒围困要杀掉孔子。孔子没绝望,更没有觉得自己要完了,反而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有这样坚定的 文化自信 。在宋国,司马桓魋欲加害于孔子。孔子也没觉得自己要完了,还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儒予何?”“陈蔡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被围困了七天,孔子也没觉得完了,反而越发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那为什么孔子会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自己就完了呢?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意味着什么?夫子的“完了”到底是什么完了 ?

我们知道,夫子一生以传承文武之道为使命。“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就是天下没有明王在位,孔子没有政治条件资以行道。 张居正 说“今凤鸟不至,则非虞舜、文王之时矣。河不出图,则非伏羲之时矣,时无圣王,谁能知我而用之?则吾之道其终已矣夫,不复望其能行矣。” 时无明王意味着孔子之道,彻底行不通了!就是世无太平之象。想想看,孔子一生为了推行文王之道奔波,到了晚年,眼看周礼复兴的梦想化为泡影,“吾已矣夫!”可以说这是孔子一生发出的最深沉的慨叹!这一声慨叹象征着周王朝礼乐复兴的希望就此终结。但是,虽然孔子对世运有如此深沉的慨叹,却并不表示他对自己的人生灰心丧志。“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只是他对现实行道不能通的如实描述。正因为他有如此地观察,才把精力投入到删诗书、订礼乐、著春秋,把王道思想融入学术和教育,教化三千弟子,让中华文化从此开枝散叶,他本人也才有机会被后世尊为“至圣”“素王”乃至万世之师!所以,就理想的呈现而言,孔子是从来没有妥协的,他个人依然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身价值。这也正是《论语》最后一章所讲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思考之二】你的人生有过“已矣夫”的感受么?是什么情况下?现在审视自己的“已矣夫”会有哪些遗憾 ?

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觉得自己完了呢? 我记得我是在2013年,因病住院时,开始也就是咳嗽,后来让住进传染病医院,说是肺结核,经过诊治说是肺脓疡,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医生让转到什么中心,做穿刺,确定是不是癌症肿瘤之类的,那时真的有了“吾已矣夫”的感觉,忍不住心里想“完了”,赶紧给单位领导打电话说知此事,后来连化验结果都没有,白挨了一下,前后住了56天医院……可见一般人的“完了”只是肉体生命的终结。

审视一下,和圣人的层次相差实在太远了。圣人担忧的是天下苍生,是人间大道,是

【思考之三】你有使命感么?如果有是什么?你能感受到他带给你的力量么 ?

读《论语》久了,慢慢地能感受到编纂《论语》的孔门弟子非常了不起 。他们如实地记录下老师的喜怒哀乐,不加自己的种种见解,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孔子的强大,体会孔子的无奈,看到他的得意与失意。孔子一生既有“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的使命与抱负,也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个人志趣;既有“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舒展美好,还有着在“不得行,绝粮七日”的极端困顿之中的乐观坚强……

星云大师 说“人,是为了使命感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在中华文化中,最早坦言自己使命的就是孔子,他以传承古代圣王之道为使命。 尼采 曾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什么样的苦难都能够忍受。”使命感会让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我们平常人会有很多目标,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买房子、买车……每一分努力的背后,都是一个短期的、功利性的目标在驱动。我们依然是一个 阶段性的逐利者 。

近两年,渐渐有了要把传承古圣先贤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每想到此,浑身都有一种无穷力量,在激励着我,尽管年龄已高,眼睛也花,记忆力更不好,但我有这份心思,有这样的愿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