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飞天凌空中五句句子赏析

如题所述

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云飘浮、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为下文夺冠埋下了伏笔。

2、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一个“托”字让人感觉跳水姑娘吕伟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她身材修长美妙、动作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3、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有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作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让人尽收眼底。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吕伟整个跳水过程,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4、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入水时与水的融合,突出了水花之小;仙女则呼应了开头起跳时的描写,也回应了题目。

5、“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

第二部分(5-8):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1. 在“飞天”凌空的课文中的1

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另一大特色。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笔直地象轻盈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

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2. 飞天凌空课文的导语和主体是什么

《飞天凌空》的导语是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主体是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

《飞天凌空》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文章主要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飞天凌空》创作于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二、赏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第二部分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动静结合,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天凌空

3. 文化苦旅莫高窟 句子段落赏析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2个回答  2020-09-24
对联:飞天凌空一着惊天宇下海显露一招斩蛟龙

1、飞天凌空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2、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七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3、《“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 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如: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以白云、飞鸟的动,反衬吕伟起跳前的静和优雅)
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运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吕伟起跳时的优美)
3、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拟人,写出了入水时与水的融合,突出了水花之小;仙女则呼应了开头起跳时的描写,也回应了题目)

«飞天凌空»的第一段是写吕伟起跳前的优雅与安静,其作用是迅速地将关键时刻前的紧张传递给读者,营造出紧张而期待的气氛,吸引读者,为下文吕伟的精彩跳水作铺垫。

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原文: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第3个回答  2021-07-07
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云飘浮、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为下文夺冠埋下了伏笔。
2、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一个“托”字让人感觉跳水姑娘吕伟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她身材修长美妙、动作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3、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有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作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让人尽收眼底。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吕伟整个跳水过程,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4、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入水时与水的融合,突出了水花之小;仙女则呼应了开头起跳时的描写,也回应了题目。
5、“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
第二部分(5-8):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
第4个回答  2020-09-24
在“飞天”凌空的课文中的1
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另一大特色。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笔直地象轻盈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

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2. 飞天凌空课文的导语和主体是什么
《飞天凌空》的导语是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主体是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

《飞天凌空》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文章主要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飞天凌空》创作于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二、赏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第二部分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动静结合,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天凌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