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扭曲语式
猜臆式:可通过询问对方论据化解。如:A:他不喜欢你送的礼物!B:你是怎么知道的?(何以见得呢?什么事使你觉得……?
因果式:可通过询问相关性或指出无关性来化解。如:A:我迟到都是因为你啦!B:你认为是我的什么令你迟到呢?(怎样……?……和……有什么关系呢?为何……,就会……?)
相等式:如:A:我的酒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B:怎么“不喝你的酒”就是“不给你面子呢?”;不喝你的酒,还可能有其他意思,对吗?(为何……与……是一样的呢?除了……,还有其他意思的可能,对吗?)
假设式:可通过找出那没有说出的假设来化解。如:A:为什么你不好好照顾我?B:什么使你认为你需要我的照顾?(什么使你觉得/认为……?何以见得?是什么使你认为……?你如何知道……?谁说……?)
虚泛词式:所说的名词概念虚泛,满口大道理的人最常用。可通过让其解释虚泛词的具体含义来化解。如:A:我们缺乏沟通?B:你想你们怎样沟通?
二、归纳语式
以偏概全式:常有以下文字出现:所有、永远、每一个、总是、从来、经常、完全、绝对、天天……可通过找出例外,或顺其意夸大至可笑的程度来化解。如:A:没有一个法官是好人?B:所以现在监狱中都是好人,而社会上自由行动的都是坏人。
能力限制式:说话者内心对事物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
1、可能性:常有如下文字: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等。用限制式语句使自己身处不爽的境地。如:A:我不能这样放弃。B:放弃了会怎样?
2、需要性:常有如下文字:应该、不应该、必须、必须不等。错误认知使其无法看到新的可能。如:A:他应该先问问我才做?B:不先问你便做会有什么好处?
价值判断式:找出判断的来源,才能质疑语言的真实性。如:A:男子汉不应该哭!B:谁说男子汉不应该哭的?
三、删减语式
名词不明确式
如:A:他们想我死!B:谁想你死?
如:A:不要吃太多水果。B:你指的是哪些水果?
如:A:她找到了一个好丈夫(定义)!B:他哪些行为使他被称为“好丈夫”?
形容词不明确
如:A:那正是一个不太方便的时刻!B:对谁不太方便?
动词不明确式
如:A:这件事很难处理!B:这件事怎样难处理?
如:A:他很自私!B:他哪些行为使你觉得他很自私?
简单删减式:通过找出删减了的部分来化解。如:A:我不明白!B:你不明白什么?
比较删减式:通过找出那个隐藏的衡量的标准来化解。常见好、坏、多、少、差之类的形容词。如:A:不做更好!B:与什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