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古文选(一)先秦作品之《诗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也叫“诗”或“诗三百”。创作时代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跨越五百年。

《诗经》根据曲调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小国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民歌),有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京都)的乐歌,又分为大雅(皇室贵族)和小雅(老百姓);颂是皇室宗庙祭祀所用的乐曲,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艺术手法有赋(直陈其事,包括记叙和描写)、比(比喻、比拟)、兴(用别的事物引出所咏之物)。

下面分析《诗经》中的四首诗,分别是《君子于役》、《蒹葭》、《氓》、《采薇》。以下内容是我根据买教材时商家赠送的教学视频总结的,花了三个小时整理,供我自己考试复习用。

《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君子指的是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主题思想:

思妇(思念在外的丈夫的妇女)之辞(语言),农家妇女对长期服役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热切关心。反应了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写作特点:

疑问的语气中,殷切的期盼、无可奈何的凄苦,“如之何勿思”,用反问强化思念之情。

写景分析:

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副山村晚归图,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凄苦的氛围,衬托比喻女主人公的思念之苦。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爱情诗(追女生)。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得,表达了无限畅往的缠绵情感。

艺术特点:

1、情景交融:

(1)总:《蒹葭》诗中,景物描写与主观情感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2)详细分析:各章开头描写兼葭、白鹭,点燃了清冷和萧瑟秋气,营造了凄婉悲凉的氛围;

(3)总结作用:对浩浩秋水的描写烘托了脉脉深情,又渲染了纵横阻隔,传达了主人公的渴望而不可及的情感体验(总结作用)。

2、虚实相生的手法:

(1)其中虚实相生,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

(2)溯洄、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

(3)“所谓伊人”,若有若无,是一种心理幻想。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蒙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谊与追求。

3、重章叠句:

(1)总结: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

(2)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

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

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转移,主人公始终在徘徊和追索;

伊人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矣”,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渴望而不可及。

《氓》选自《诗经.卫风》。

主要内容:这是一首弃妇怨诗(被离婚的女人回忆往事,心情“悲愤”)。

故事进程:相爱→结婚→女人沉溺于爱情→男人变心→女人受到虐待→一刀两断。

主题思想:女主人公在被抛弃之后,回顾往事,诉说自己不幸的婚姻,表达悲愤和决绝的心情,这反映出当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以及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损害。

艺术特色:

1、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2、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的极其成功。

(1)女子婚前纯洁天真、热情洋溢,对男方一往情深;婚后辛勤操劳而毫无怨言;男方变心后,他看透了负心者的本性,坚决与决裂,表现出坚强与刚毅的一面。

(2)女主人公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变化而逐步展现。

(3)男女对比:女子善良、忠贞,男子虚伪、卑鄙。“氓”的欺骗与虚伪、以怨报德则在与女主人公的对比中得到显现。

3、(重点)比兴手法的使用。

比:比喻。兴:起兴(用别的东西作为诗的开端来引起下文)。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丰沃的叶子)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干枯的叶子),比喻两人从情爱之身到由于男子负心而使爱情失去光泽;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传说中鸠鸟吃多了桑葚会沉醉),比喻女子不能沉溺于情爱之中;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一条河的名字,河有岸,有边),比喻女子的痛苦没有边际,生动形象,反比男子坏到极点,无所约束,寓意发人深省。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思想内容:这是戍守边境、抵抗外敌侵扰的战士回家乡时的歌唱。反映了边防战士艰辛的生活,紧张的战斗和思念家乡的真实心理。

艺术特色:

1、倒叙手法的运用;

(1)前三张是回顾军中饥渴劳苦,盼望归去的情景;

(2)四、五章回顾前线戎马倥偬、时刻戒备、奋战不息的实况;

(3)最后一章才是归途中的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

2、情景交融: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不可言喻。

诗歌最后一章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突出了全诗的主题。金与昔、来与往、雪花与杨柳、冬与春,鲜明对照,点出时间推移和出征时间的长久。

以上四首诗主要内容口诀:思念君子、追求蒹葭、被氓抛弃、采薇回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