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万物皆有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第一,万物都能找到源头。

首章结语写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42章又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既然道是众妙之门,道生了万物,那么万事万物都有源头。

第二,这个源头,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作种子、起因。

第64章中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犹如大树生于一粒种子,高楼起于最开始一抔土,那粒种子、那抔土,是他们的源头。

又譬如第二章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还有第三章说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界定了美,丑就出现了;界定了善,不善就出现了;争斗,是因为社会崇拜贤能;偷盗,是因为这些物品被标榜珍稀。某一类事情,都能找到一个起因,一个真正的源头。

第三,有智慧的人处事,不是针锋相对,而是拔掉事物的种子、或种下种子。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问题小的时候容易化解,所以智慧的人懂得治未乱。

也因此“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即善于当兵士的并不动武,善于作战的不会动怒,善胜敌人的人不会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对人谦下。

懂得从纷繁的事物中找出其种子、其根源,轻轻施为就达到了目的,别人甚至都看不出来,才是真正的高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