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与县级市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1
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归属不同:
地级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级别较高,而县级市则隶属于地级市,级别相对较低。
2. 定义不同:
地级市是省级行政单位下辖的城市,与地区、自治州、盟同级,是地级行政区的一种。自1983年11月5日起,地级市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中被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划术语。
1949年,我国有54个地级市,而专区数量高达170个。到了1982年,地级市数量减少至112个,而地区数量仍为170个。在这一时期,地区数量多于地级市,构成了地级行政区的核心。1983年,我国实施市管县体制改革,部分地区将县级市、县、自治县划归原有的地级市管辖,还有部分地区直接设立为地级市。目前,在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只剩下7个地区,地级市数量已达到293个,约占88%,已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
地级市设立的标准包括:
-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需达到20万人以上。
- 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占80%以上。
- 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以上。
- 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以上。
- 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
县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县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市辖区、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相同,隶属于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或由省、自治区直管。自198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多数县级市是通过“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县级市设立的标准包括:
-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
-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超过4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5亿元,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上解比例超过50%,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县。
- 沿海、沿江、沿边境的重要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国家重点骨干工程所在地。
- 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