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改善中风后遗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中医的针灸除了在身上的体针外,头皮针更能直接作用在中风患者发生问题的头部穴位进行 *** ,因此,头皮针也是中风患者改善后遗症常用的治疗方式。 文/丁彦伶 颜伯伯两年前发生中风,当时虽然很严重,但是抢救得宜,加上事后加强复健,还有孝顺的女儿每星期辛勤带爸爸给中医师合并中医针灸治疗,颜伯伯可以自行走路了,但是左脚和左手依然明显没力,走路时左脚老是拖着,左手左肩也总是提不起来,说话虽然还算清楚,但是左侧脸部却也明显比右脸下垂,尤其左眼好像总是垂垂的。 为什么会中风? 虽然爸爸能够回复到可以自行走路,颜小姐全家都已经很感激上天的保佑了,但是看到爸爸常会因为左脚无法抬高,走路时经常踉踉跄跄地差点跌倒而感到有点担心。 为什么会发生中风?西医从发生时症状的分析,可能是血压飙高、可能是血管塞住……。康华中医诊所院长张家蓓表示,中医认为,中风会发生有许多因素,主要是因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导致心、肝、肾三脏的阴阳失调,可能是因为年老体弱,或久病导致气血亏损,以致脑脉失养。若是气虚,则可能造成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导致脑脉瘀滞不通;若是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由于内风动越而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引发脑血管栓塞。 除了本身体质的亏虚,张家蓓说,很多患者在发病前,通常都有些诱因,包括可能是精神上劳倦内伤,伤阴而火旺,阴不制阳引起风阳、内风而诱发中风。也可能是过度饮酒饱食诱发,平日若过食肥甘厚味及酒类,会致使脾失运化、痰浊内生,而郁久化热「痰热互结。 或是肝郁化火、烁津成痰,而痰郁互结,若因情志过极,而被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所伤,例如暴怒伤肝、肝阳暴张,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而瘀结脑脉。或是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等,尤其是以暴怒引起气血逆乱最为常见。 中风的各种证型 中医称中风为「脑卒中」,从发作的状况而分为「闭证」及「脱证」。闭证者: 发病时的症状主要是牙关紧闭、手紧握,而且肢体强痉等症状,闭证多属实证。其中若为「阳闭」,常合并脸红身热,舌相及脉相则是苔腻脉滑。治疗方式主以辛凉开窍、滋阴熄风为主;若为「阴闭」,患者则可见面白唇暗、四肢冰冷而脉缓,治疗则以辛温开窍、豁痰熄风为主。 脱证者: 主要症状是目合口张、手撒尿遗。此证多为虚证,治疗时采用的方法是回阳固脱,患者之后容易留下后遗症,例如半边行动不便的偏瘫、口歪眼斜,或是失语等……后遗症。 若家人在患者发生中风时,在打电话叫救护车协助时,能及时发现患者可能的证型,紧急利用针刺放血或艾灸穴位,多能有所帮忙。若是牙关紧闭、两手紧握型的闭证,建议可于十指指尖,利用干净的细针点刺出血的方式放血,或在耳垂耳尖放血。 若家人发生的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手撒肢冷、大小便自遗等的脱证中风,则可用艾灸百会、关元、神阙等穴。 中风后遗症的证型 许多中风患者,命是捡回来了,但却留下严重度不等的后遗症,一般中医将这些中风后遗症分为三型: ◎风邪入中型 这类患者的后遗症,常见手足麻木、皮肤知觉异常,或是遗留口歪眼斜、言语不清,以及口角流涎的症状,这类患者主要透过祛风通络的方式来治疗。 肝肾阴虚型 这类患者的后遗症主要是以腰膝酸软无力、常有少眠多梦,以及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等症状的后遗症。主要采取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的方式来治疗。 ◎气虚血瘀型 这类患者的后遗症往往较多且较严重,多是以偏瘫、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频尿或是遗尿不禁等症状为主。主要是以益气活血的方式治疗。 中西医合治,防止后遗症 台湾的医疗上,目前中风这类急症一旦发生,通常都是由西医来抢救生命。张家蓓说,其实若能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同时合并中医治疗,在脑部血栓形成初期,病灶周边脑细胞尚未坏死,细胞的活性处于可逆状态下,此时若能给予针刺头部的某些穴位,具有使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改善周围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状况的作用。并能加速脑部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的营养状态,对于中风后引发脑水肿的吸收也有所裨益,还能促进脑组织的功能恢复。 因此,建议最好在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寻求中西医合治的方式,以达到最大的改善效果。 过去常常看到知名的中医师门诊中,一堆病人排排坐,人人头上插著头皮针,等著时间到,医师来拔针。 张家蓓说,中医的针灸除了在身上的体针外,头皮针更能直接作用在中风患者发生问题的头部穴位进行 *** 。因此,头皮针也是中风患者改善后遗症常用的治疗方式。下面来介绍中医利用头皮针针对不同症状所采取的不同针法: ◎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主要是颞三针,在耳尖直上发际2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的水平方向,向前、后各旁开1寸,则分别为第二、第三针。 ◎感觉性失语或是理解困难:主要是在耳尖上1.5公分,往后侧2公分的「言语三区」。若有晕眩及耳鸣等听力问题,则可针在耳尖直上1.5公分处,往前及往后2公分的「晕听区」。 ◎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主要为脑三针。脑三针的位子分别在脑户穴,以及脑户穴的左、右旁开1.5寸的脑室穴,一共三针。脑户穴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往上约2.5寸,在枕外隆起上缘的凹陷处。 ◎针灸:除了头皮针以外,针对不同的后遗症,也可进行不同穴位针灸治疗,例如有流口水后遗症时,通常可针地仓、颊车及人中穴;痰多时,可针丰隆穴、阳陵泉穴;有言语障碍时,则可针承浆穴、廉泉穴。而针对不同部位的关节疼痛,则可在主掌不同关节的穴位进行针灸,例如肩部近端举起无力时可针肩三针,阳陵泉穴则可同时治疗半身不遂、足膝曲伸不得,以及肩周发炎无力等。 中医后遗症的药物治疗选择也很多,例如治疗气虚血瘀型的中风后遗症,主要以益气活血、通经活络的治疗方式,常用补阳还五汤;而对于后遗症常有头痛、头晕等症者,主要则是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的方式,主要常用天麻钩藤饮等药物;而对于肢体麻木者,主要是采取祛风除痰、宣窍通络的方式,可用牵正散等药方;而失语及腰膝酸软的患者,则常用地黄饮子以滋阴补肾、利窍通络。 不过,张家蓓提醒,不同证型后遗症,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而且可能只有些微的差异,就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在这里只是例举常用的药方,患者及家属不要随自己诊断而买中药来服食,还是要请中医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最适合的药物,才不致使疗效不佳。 与其等到中风、发生后遗症了,才来补救,张家蓓提醒,在秋冬中风好发季之际,最好先了解自己的体质,针对不同的情形,先进行茶饮及食疗的方式来改善体质,预防中风病发的危险。 大家都以为高血压才会引起中风,其实很多年长者因为体虚、血压太低,也可能造成血流不畅,引发血栓的栓塞性中风的可能,尤其当从平躺到站之时,高压(收缩压)会下降20mm/Hg(毫米汞柱),或是低压(舒张压)下降10mm/Hg,就可能发生危险。张家蓓建议有姿势性低血压的民众,平日可服用有助益气升阳的中药材,例如人参、黄耆及升麻等药。 高血脂患者血脂过于黏稠,也很容易造成血流不畅而阻塞血管,因此,建议可以适度用中药,调整血液中的血脂以防中风。例如走没几步就气喘吁吁的气虚高血脂症者,平常可用黄耆、西洋参、赤芍、白术、茯苓、泽泻、丹参等药材,有助健脾益气、利水、消食,并可化痰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除了这些以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清淡及均衡饮食、多吃蔬菜帮助新陈代谢,多活动帮助血循,同时也要注意喝水量,以免体液不足,因为血液过分浓稠,也可能引起血管阻塞。从生活上改善体质,才能真正预防中风来敲门。 【本文摘自 359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