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为“废物”的7大特质,孩子长大前,要把这些一一击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文丨福果妈妈

恰巧白天的时候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网上有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的状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停滞不前,却又不想去改变。

这样的颓废状态,都知道是不好的,但是它却又一种诱惑力,吸引着人不断的沉沦下去,只是幻想着有一天能改变,为了改变做的计划永远实施不下去,让一个人最终“废掉”。

我想,这样的结果,大概也是我们教育上的一种失败,只顾着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结束了学习生涯,孩子不会生活了,就是因为在以前的教育中,没有让孩子具备抵抗这中退步状态的基因。

美国哈佛学院研究出的一个人成为“废物”的九大特质,很多人看了这个标准,纷纷调侃自己:“我全中,这说得就是我”……

作为父母,一定要逐渐培养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发现这些变得颓废的迹象,就要帮助孩子克服。

果断是一个优秀的品质,在选择和决定面前,能够判断好形势,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瞻前顾后,这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每天工作学习没有效率,是因为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做决定上。有研究表明,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做决定,每天要做上万个决定,有时候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大脑都在帮你做决定。

而在需要主动选择的决定面前,耗费太多心力,那么做其他事情的精力就会被削弱,意志力逐渐消耗,整个人状态就会比较疲惫。

发现孩子容易犹豫,就引导孩子用抛硬币、列优缺点、倒计时默数数字等方式来减少做决定的时间,培养他的果决。

拖延症是人逐渐“废掉”的一个主要元凶,自制力不强的人,容易被眼前的小快乐而左右,把困难的事情往后放,缺少一种延迟满足的自控力。

而且拖延症是缺乏行动力的表现,当父母发现孩子做事情拖拉,首先要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五分钟是多长时间,半个小时过的有多快,一天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

不要让孩子养成拖拉的习惯,给孩子安排好任务后,给他一个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有计划的完成任务后再去享受悠闲的感觉。

第三点,就是坚持。

三分钟热度,背后就是因为孩子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兴趣是广泛的,遇到新鲜事物,孩子都会感兴趣,但是新鲜之后,能不能在上面吃苦,就决定了能不能掌握一项技能,进入一个世界。

当然,小孩子三分钟热度是正常的,一是孩子没见到的东西多,所以很容易产生兴趣,二是孩子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不能保持专注。

这就需要父母培养孩子的毅力,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

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让孩子学钢琴、舞蹈,用意也是希望孩子能够从一件事中体会到坚持的不容易,以及坚持之后得到的回报。

胆小也是一个成功的阻碍,害怕被人拒绝,是一种自尊心矛盾的体现,脆弱的自尊心让孩子接受不了被拒绝,所以孩子容易陷入逃避状态,害怕被拒绝,所以不去要求,害怕不成功所以不去努力。

如果有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让他变得更自信,更有安全感,这样他会更有底气,不怕被人伤害。

一遇到事情总是先说“我不行”的孩子,就是犯了这个毛病。

如果孩子容易给自己设限,父母也要多鼓励孩子,要让他知道:那些特别优秀,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都是人,都有一个鼻子一张嘴,所以谁都不比谁差,只是大家天赋不同,选择不同,所以你也可以。

明知自己在变得废掉,却还继续放纵的人,其实是对自己有一个自我合理化的过程,他一般都会让自己沉溺在打 游戏 ,看小说等事情上,逃避现实,麻痹自己,让自己觉得这样的生活也还可以。

如果孩子也是这样,现实世界对自己不满,在玩 游戏 或者其他事情上却很自豪,然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命不凡感,父母就需要注意了。

要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让他看看别人的优秀之处,客观的看待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同时,帮助孩子找到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优势,让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去发扬它。

总是不承认自己不足,为自己找借口的人,心理包袱太重,不让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的问题。

如果孩子喜欢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以不留情的和孩子交流一次,把孩子找的借口逐一打破,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他,永远支持他,做得不好也没关系,我们找到问题,改善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