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散文语言特点

如题所述

称赞刘亮程的散文是"一种没有被城市文明覆盖或污染的浑金璞玉般的语言,是一种可以穿越几代人而不消损的情绪性和情感性的语言,因此而使其散文独具魅力。"

人们对刘亮程散文的关注,也更多体现在语言的审美上,而忽视了意象层面的思考与挖掘,在某种程度上,刘亮程散文与众不同的意象哲思,才是其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被称为"乡村哲学家"的核心关键。

本文拟从"路"与"树"的思考与"风"与"墙"的隐喻,两个角度探讨刘亮程散文自然意象的生命哲思。

刘亮程

01 意象之于刘亮程散文的价值
"意象"既是文学术语,又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同时还与接受美学密不可分。就文学层面而言,但凡提到"意象",多会被认为是诗歌的专属概念,这是因为,意象源于诗歌。

但是,散文与诗歌是相近的文学体裁,所以二者的共性便是因意象烘托出的诗意的存在与发散。

据不完全统计,刘亮程散文中涉及到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生活场景、人物古迹等意象就有上百种。

60年代年到90年代,刘亮程在黄沙梁度过了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光。黄沙梁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是位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偏僻村庄,在这里,目光所及尽是荒芜与破败——黄土路、坑洼地、土墙、枯井、大树……耳边传来尽是各种虫鸣、牛哞、狗吠……

刘亮程的成长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记忆烙印也使得其散文中的意象写作特征更加明显与独特。

作为90年代末散文界的新星,刘亮程之所以有"乡村哲学家"之称,除了其散文意象营造出的诗性美外,更在于其意象间渗透出的生命哲思。散文不仅是感性的,也可以是知性的,以刘亮程散文的自然意象为例,便是一场诗性话语与智性言说的完美融合。

刘亮程通过自然意象的描摹,再现了他对孤独、自由、焦虑、困顿的把玩与释放,传递出他对生命意识的哲思与品位,在"世界——文本——作者——读者"之间链接起情感交流。

这是生命情趣的审美,也是难得的智慧。

02 路与树的哲思——"路"的延伸代表"出走"的人性,"树"的守恒则代表人性的坚守与"归来"
提到路,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有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路"的意象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被当作抽象观念的隐喻,阐释着严肃的人生价值取向
"树"的意象则多与君子风骨相关联。如,松、柏、竹、梅常被誉为四君子,《白杨礼赞》中,杨树象征着中华儿女质朴、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