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悲剧若要产生效果,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必须传达出恐惧与怜悯,这种怜悯在《诗学》中定义为不应得的不幸。哈姆雷特,这样一个高贵的王子,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社会黑暗面,因此他的经历使他形成了一种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性格,这种性格之后和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以此产生了幻灭感。幻灭感来自二方面,第一父亲去世后,母亲与叔父结婚,并且叔父撺掇了本该属于他的王位。其次,是他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想要改变,但又找不到途径。

哈姆雷特的忧郁与失望,这样的情绪每况愈下,他所热切的社会和人,在发现生活的真相后,那些骇人听闻和不可思议的行为与事件深深震撼了他。到第五幕时,达到了极致,最后在人文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影响下,放弃了自我责任,而听任命运的摆布。

这其中有很复杂的因素,一般大多数人会归纳为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导致的,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忽略俄狄浦斯的影响,或者这其中也有哈姆雷特对于现实无力抗争后绝望而产生的疯狂,更有可能也许是哈姆雷特其实是一个有忧郁症的青年一种被假象的良好环境所包围后产生的潜在忧郁患者,等等,造成哈姆雷特有这样的情节与故事的结果,我认为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环境,氛围,场域所投射出的幻影。

那么我认为,如果要从这个故事里,进行一些哈姆雷特的性格根源分析,那么要从下面几个点入手。

一,哈姆雷特一般都时刻提醒自己的行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自己所属的身份,以及他需要回应社会的期待,绝不能越雷池一步。那么对于我们而言,这种高贵性,会不会给我们带来负担?当我们面对整个时代的脱节和倒错,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天生的高贵的王室成员,他自认为自己有必要去拨乱反正,重建国家的伦理和法制秩序。那么他还将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他的叔父已经娶了他的母亲,又举行了加冕典礼,使自己的登基合法化。但,王子哈姆雷特作为这一罪行的揭露者和见证者,竟然也在场!这就使一切合情合理。所以我们的王子哈姆雷特就面临这样的困境,在默默忍受命运的打击与采取行动挺身反抗之间,哪一种做法更高贵?其次,在决定采取行动之后,是以公开的仪式化的方式复仇,还是像他的叔父对他父亲所作的那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二,在我们远古时代,尚未法律体系之前,我们实际上是按照一种诗性正义的原则来明断是非,裁决善恶。“文学想像是公共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捍卫文学想像,是因为……它是一种伦理立场的必需要素,一种要求我们关注自身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过着完全不同生活的人们的善的伦理立场。这样一种伦理立场可以包容规则与正式审判程序……除非人们有能力通过想像进入遥远的他者的世界,并且激起这种参与的情感,否则一种公共的尊重人类尊严的伦理将不会融入真实的人群中”。哈姆雷特希望用戏剧的感化力量,在精神上摧毁叔父,让叔父失去自信从而忏悔,使叔父自我消解。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是以达成目的为先,还是要让自己的行动-目的顺理成章?

三,当叔父一个人在祈祷的时候,哈姆雷特并没有动手。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动手,那么就缺乏了一种正义性,既无人看到也违背了哈姆雷特给自己设定的道德底线。因为没有别人在场,这样一场正义的审判,既没有被害者,也没有申诉人,更没有见证者,显然缺乏合法性。在这个时刻,他刺杀了叔父,那么他和叔父杀了自己的父亲从而篡位有什么区别呢?“使人卑贱的不是清洁或健康的缺乏,而是那些搅混身份、干扰体系、破坏秩序的东西。是那些不遵守边界、位置和规则的东西。是二者之间、似是而非、混杂不清的东西。是叛徒、骗子、知法犯法的凶犯、不知廉耻的奸夫、声称救人的杀手……任何凶杀都是卑贱的,因为它指出法律的脆弱性,而有预谋的凶杀、阴险的命案、虚伪的报仇更是卑贱的,因为它变本加厉地展示法律的脆弱性”。哈姆雷特深深厌恶这些,所以使得他想要通过复仇行动净化这些降格之物。

四,当哈姆雷特拥有最后一次实行正义仪式化复仇的时候,也是他命运悲惨的时刻,看似他的环境各方面都促成他可以实行正义,然而恰恰是叔父利用了高贵性和仪式化来提前布局谋害哈姆雷特,最终成为了叔父的牺牲品。正如我们所感,哈姆雷特身上有一种无法用实物加以表达,或超过了实物的强烈情感,但它决不是“疯狂和暴戾”,而是正义的愤怒和高贵的复仇动机。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

这样来看,哈姆雷特的悲剧,感觉是不是很可爱?用当下人的眼光来看,哈姆雷特实在是太可爱了,活在一个高贵且正义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纵然拥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系统,但是这样的逻辑系统已经无法适用那个环境,无法应对那个环境给到的变化。最终悲剧造成。

如果我们是这样看,那么《哈姆雷特》远无法成为经典剧本。剧本之经典之处,恰恰告诉我们,任何一套自成体系的逻辑系统,都是悲剧的根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表面上分析哈姆雷特的悲剧,好像有那么一点作用,可以让我们避免相同的悲剧,或者说让我们得到更强大的进化能力。然而我们忽略了时代的局限性附加我们身上的遮盖,我们的逻辑系统很难跳出时代环境的框架,所以这也是我们拥有超前的智慧,庞大的信息,一样会迷茫,痛苦,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我在试图写下这些文字的过程中,不禁思考,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根源,不能忘记“反者道之动”,让我们跳出时代环境的框架束缚,反省自己,也许能稍微从根源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