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攻击行为、吸引和亲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攻击行为的分类

分为敌意性攻击行为和工具性攻击行为,比如谋杀多是敌意性的,因为以伤害为目的,而恐怖袭击多是工具性的,因为靠伤害达到其他目的

攻击行为的原因

原因有多种,如进化,神经系统,基因,酒精等,挫折,攻击行为的回报与社会影响等。

挫折-攻击理论指出人们往往不直接向挫折源进行回击,而且像与其有相似之处且对自己进行了刺激的对象进行转移。在该理论中,存在剥夺与受挫的区分,如果一个人一直贫穷,称为被剥夺的,而如果一个人因为一些事故导致不应有贫穷,称为受挫,后者更易引发攻击行为,受挫的本质是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不愉快的体验引发情绪唤醒,在与对代价和回报进行分析产生结果预期后,往往出现:依赖,成就,退缩与顺从,攻击,躯体症状,药物与酒精自我麻痹,建设性解决问题等行为。

降低攻击行为的方式

宣泄(以他人可以理解的积极方式交流而非攻击性的方式),消除引发攻击的因素(减少刺激,奖励非攻击行为,产生与攻击行为预期不一致的反应)

吸引与亲密的原因 (根因是每个人都爱自己,追求为自己带来价值,无论物质价值还是情感价值)

接近性(主要指功能性接近,如同一个宿舍,负责同一项目,而非距离接近,接近性有利于不断表露,了解对方,寻求一致性)

外表吸引力(实验中甚至婴儿也喜欢美丽的照片,这也可能是如今男性在财富与地位,女性在外貌方面内卷更严重的原因)

相似性(本能的认为他人与自己相同,确认引起好感,打脸引起反感,在社会心理学中,差异互补产生吸引的现象未被实验证明)

被喜欢的感觉(如果我爱的人不爱我,那我就去爱一个爱我的人)。1.令人遗憾的是,缺点总是优点更有影响力。2.而如果通过归因发现他人的赞美是有其他目的,那些赞美也就失去了意义。3.自尊受挫时更渴望受到他人赞扬。4.在关系中,人们通常表述为对方如何如何,而潜意识避免谈及自己在这里面的回报。

爱情的成分

亲密,激情,承诺,唤醒状态归结于情绪,对唤醒状态的定义取决于对情绪的归因。因此解释了在热恋中,无论好的或者不好的唤醒状态,都被解释成了passion。在感情的发展中,激情的消退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影响亲密的因素

依恋,儿童时期的三种依恋不同程度影响成年后表现,安全型的人易接近且易发展成为良好情感,回避型的人容易排斥他人接近,不安全型的人对他人不够信任,因此产生强烈的占有欲与嫉妒心。

公平,长期的公平,与双方对公平的知觉与满意度即察觉不公平,使婚姻紧张,而婚姻紧张加剧知觉到的不公平。

自我表露

亲密关系的分离

不幸的夫妻彼此命令,争吵,责难,羞辱,消极互动

知觉和改变在矛盾中的消极表现,坚持积极处理问题的心态是发展长久良好关系的关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