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发展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小康社会的概念由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他首次将"小康"与中国的现代化目标相结合,强调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构想源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目标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概念的,即达到"小康之家"水平,国民生产总值虽然不高,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达到丰衣足食的阶段。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了201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将发展目标扩展到21世纪中叶,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愿景,包括经济、民主、科技、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提升。


十六大报告将这一愿景具体化,提出在2020年前的二十年内,我国将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使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教育和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这一阶段的建设完成后,还将继续努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有望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扩展资料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12年8月15日数据显示,江苏九个省辖市已经达到“全面小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