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秋,王莹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阿英等人的帮助下,从南京逃至上海,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同年十月,她加入了由阿英、夏衍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这是上海第一个中共剧社,她在剧社的活动中展现出卓越的表演才华。最初在复旦剧社担任配角,凭借基础和热情,她逐步晋升为主角。1930年,她加入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活动,期间被捕四次。在《炭坑夫》等剧目中,她崭露头角,后来还加入了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女性的呐喊》等影片,表现出对电影界腐败的批判精神。
1934年,王莹因不满电影界,发表《冲出黑暗的电影圈》赴日留学。回国后在电通公司参演《自由神》,赵丹对她的表演印象深刻。1936年,她在夏衍的《赛金花》中担任主演,成为30年代话剧的亮点。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投身救亡演剧,到各地巡回演出,1939年在周恩来指示下,她与金山等人赴南洋募捐宣传抗日,得到了陈嘉庚等人的支持。
1940年,王莹因政治原因被驱逐出境,1941年在日本占领区,她参加了《马门教授》的演出,得到了宋庆龄和外国友人的帮助。在美国,她与赛珍珠、勃莱希特等艺术家交往,组织演出宣传抗日。1943年,她受邀在白宫表演,以英文演出《元配》等剧,受到罗斯福总统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
回国后,王莹从事小说创作,特别是《宝姑》一书,详细描绘了她的生活和经历。1955年,她和丈夫谢和庚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国,受到董必武副主席的接见。王莹的才华和贡献得到了高度认可,被誉为“文艺明星”。然而,1967年因“四人帮”诬陷,她和谢和赓遭受了不公的待遇。直到1979年才恢复名誉,她的著作得以出版,她的革命精神被世人铭记。
2006年,王莹与谢和赓的合葬墓在芜湖神仙台陵园落成,黄华部长的题词“革命精神垂范千古”是对她一生的最好注解。
王莹(1913年3月8日-1974年3月3日),原名喻志华,又名王克勤,乳名桂贞,中国话剧及电影演员、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