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塲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文言文中戏的意思

戯、戏 hū

1、“於戏”( wūhū):同“呜呼”( wūhū)

戏 huī

动词义:

1、指挥。如戏竹:指挥奏乐的用具。

名词义:

1、形声字。从戈虚( xī)声。本义:一种兵器。

2、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3、侧翼。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4、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5、戏剧。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6、游戏。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7、姓。

2. 文言文 烽火戏诸侯

只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

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

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

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

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

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

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

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

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

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

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

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

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

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补充: 据史书记载,中国西周末年(公元前776),国君 周幽王 得到了邻国进贡的—位美女,名叫 褒姒 ,被宠为爱妃。

但褒姒被迫离开父母人周后闷闷不乐,从不发笑。幽 王为 博得美人的笑容,便心生一计,不顾一切后果地带她登上 西安骊山 的 烽火台 ,点燃烽火。

各路诸侯见烽火连天,以为京城告急,便纷纷率兵马前来救援,一时人嘶马叫乱成一团。褒姒观此情此景,并又看到幽王的贪婪丑态,噗哧一声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幽王终于看到了心爱妃子的美丽笑貌,自以为得计而欣喜若狂,并泄露了自己的昏庸心计。各路诸侯见被幽 王如 此愚弄,都忿忿撤兵离去。

从此,周幽王在全国逐渐臭名远扬失去民心。几年后,西戎敌军真的打来了,幽王无奈只好再次点燃 骊山 烽火。

但各路兵马惟恐再次上当受骗,均按兵不动。西戎攻进王宫杀了幽王,妃嫔等被掠劫一空,西周从此灭亡。

中国有句古话,“一笑倾城,二笑倾国”,只有无道 昏君 才能施此荒唐之举的。

3. 求文言文翻译《烽火戏诸侯》

译文:周王朝定朝于酆、镐,与戎人相近。

周幽王与诸侯约定:筑碉堡在官道上,远近都可以听见,如果戎寇入侵,就击鼓相互传报消息,诸侯的兵都来到都城救天子。戎寇曾经入侵,周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都来了,褒姒就十分开心的大笑。

周幽王想看到褒姒的笑,于是数次击鼓,诸侯的兵也数次来到却没看见戎寇。等到后来戎寇真的入侵,周幽王击鼓,诸侯的兵却不来了,周幽王就死在骊山脚下,被天下笑话。

================你这个是《吕氏春秋>里的烽火戏诸侯平常翻译多半是《史记》里的烽火戏诸侯===============《史记》里的烽火戏诸侯: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

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

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

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4. 文言文——击鼓戏民(译文)

【原文】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名号而民信之。 ------《韩非子》 [编辑本段]【译文】 楚厉王有紧急情况,就击鼓将老百姓召集起来戍守。

(有一天)厉王喝酒醉了,路过击鼓,百姓十分惊恐,(百姓)派遣人去制止他,(厉王)说:“我喝醉了,和身边的人戏耍,路过击鼓罢了。”百姓听了都作罢。

过了几个月,有紧急情况,厉王击鼓百姓却不来。厉王于是更改了那明号,百姓才相信他。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击鼓戏民——戏(戏弄)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戍(戍守) 过击之也——过(过失,错误) 使人止之——止(阻止) 使人止之——使(派遣) 击鼓而民不赴——赴(去) 更令名号而民信之——更(更改) 吾醉而与左右戏——左右(身边的人) 【警】:警报,紧急的情报。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击鼓召集百姓来守卫城。

为鼓,击鼓。与,同盟,在文中也可以解释为“召集”。

戍,守城。 【过】:过失,错误。

【戏】:开玩笑,闹着玩。 【使】:派遣 [编辑本段]【道理】 1、不论是谁都要自重,不尊重自己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3、不能拿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开玩笑,否则,必然会失信于民。

5. 烽火戏诸侯古文翻译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

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周幽王任用虢(guó,国)石父做卿,在国中当政,国人都忿忿不平。石父为人奸诈乖巧,善天阿谀奉承,贪图财利,周幽王却重用他。

幽王又废掉了申后和太子。申侯很气愤,联合缯(zēng,增)国、犬戎一起攻打幽王。

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的救兵。诸侯们没有人再派救兵来。

申侯就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俘虏了褒姒,把周的财宝都拿走才离去。

6. 求关于戏的古文看戏、社戏、戏曲、唱戏

《马伶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华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某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称为马回回云.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某,见某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本篇讲述了马伶为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的故事.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

7. 文言文烽火戏诸侯简略一点

1、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2、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