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的区域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迁到上高,始建上蔡县,为上高县之始,距今有1822年的历史。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为望蔡县。

唐中和年间(公元881年)初置上高镇,南唐升元初(公元937年),废上高镇改置上高场,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沿用至今。

从1968年2月起,隶属于宜春地区,即现宜春市。

春秋战国时,上高境域先后属吴、越、楚三国。

秦朝,上高属九江郡。

汉代,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建成县(含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及樟树市一部分)时为建成县地,属豫章郡。

新莽时(9—23年)改建成为多聚县,属九江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仍改为建成县,属豫章郡。

东汉中平间(184—189年),在萍居建成的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人聚居地析置上蔡县,这是本县立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因上蔡人怀念故土,改上蔡县为望蔡县,属豫章郡。

南北朝梁(502—557年)望蔡县属豫章王国。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望蔡县复并入建成县,属洪州。

大业初(605年)洪州复改豫章郡,仍属豫章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立望蔡县,属靖州;七年(624年)属米州;同年改筠州;八年(625年)望蔡县并入高安县,属洪州。

中和元年到五年(881—884年),镇南节度使钟传以望蔡地居高安之上游,加上地形也比较高,初置上高镇。

上高因此得名。

五代十国时,南唐升元中(937—942年)废上高镇,改设上高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属筠州。

宋朝,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属瑞州。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瑞州为瑞州路,上高属瑞州路。

元贞元年(1295年)升新昌县为州,上高属新昌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瑞州路为瑞州府,上高属瑞州府。

清朝,沿袭明制,隶属未变。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省分为四道,上高县属庐陵道;十五年(1926年)废道,上高直属于省;二十一年(1932年)省下设行政区,上高隶属第八行政区;二十四年(1935年),上高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14日上高县解放,属袁州区;1952年9月属南昌专区;1958年12月属宜春专区;1968年2月属宜春地区;2000年8月宜春撤区设市,上高属宜春市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