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常识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谁知道关于国画的知识
国画教学 国画工具与材料 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

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支,羊毫笔”小白云”、“大白云”各备一支,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

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制笔和选笔有四个标准,即「尖、齐、圆、健」四德,「尖是笔锋合拢后顺畅而尖,尖则点划不失其锋,「齐是锋毫齐平,齐则易於变化,「圆是笔毫本身圆整,圆则书写时圆劲不分叉,「健是笔毫具有适度的弹性,健则坚固耐用。

中国的毛笔不同於西洋的油画笔,中国毛笔是圆锥状,油画笔是扁平的刷子,近似我国排笔。笔的性质决定於制作的技术与所采用的比毫种类,供作画用的毛笔大致可分为硬毫、软毫及介於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黄鼠狼的尾尖毛制成),以有用貂、鼠、马、鹿、兔毛制成,硬毫的笔性刚健,适合画线条,常见的「兰竹」、「小精工」、「小红毛」、「叶筋 笔」、「衣纹笔」、「书画笔」等,日本笔有「山马笔」、「面相笔」、「勾勒笔」等。软毛笔主要用羊毛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含水性强,适合作大面的渲染用,常见的软毫有「大鹤颈」、「白圭笔」、「染笔」、「大鹅」、「纯羊毫提笔」、等,日本笔则有「彩色笔」、「隈取笔」等。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或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如「七紫三羊」、「白云笔」、「纯紫尖毫」,日本笔有「则妙」、「玉兰」、「长流」等. 好的毛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圆、齐、尖、健,使用起来才能运转自如。画笔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避免墨汁干结损坏笔毫。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挑选墨首先看其色,墨色发紫光的最好,黑色次之,青色又次之,呈灰色的劣墨不能用;然后听其音,好墨扣击时其声音清响,研磨时声音细腻,劣质的墨声音重滞,研磨时有粗糙响声。磨墨要用清水,用力均匀,按顺时针方向转慢磨,直到墨汁稠浓为止。

作画用墨要新鲜现磨,存放过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中有浓缩后的渣滓,用不好有脏黯之。现在北京、天津等地生产的书画墨汁(如一得阁),使用方便,已为许多书画家所用,但墨汁中胶重,最好略加清水,再用墨锭研匀使用。

墨色更佳。 纸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

中国画用的纸其它画种不同,它是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但和其它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作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到水晕墨章、浑厚化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山水画。

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

半生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可以代替宣纸作画的纸还有东北的高丽纸、四川的夹江宣纸、江西的六吉纸等等,其性能接近于半生半熟的宣纸。

砚砚台我国最有名的砚是歙砚和端砚。歙砚产于安徽歙县,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

好的砚台。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

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砚的优劣,对墨色有很大的影响、最理想的是广东肇庆出产的端溪砚,或安徽的砚,都是石坚致细润,发墨快,墨也磨的细,且能贮墨甚久不易乾,但良质的砚价格昂贵,本省二水出产得螺溪石砚品质亦佳,但不宜选购树脂加石粉灌出来的塑胶品选择砚台虽然以石质细润为佳,但过於光滑(如台湾大理石砚),亦不容易发墨。

砚台的形状也有多种款式,以墨海一型最便利,储墨多,使用后可盖上盖子,以免墨水乾涸。经过一段时间后,残墨积的太多,应先用水浸泡,再洗除墨垢,保持砚台清洁。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 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一)石绿:通常呈粉未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 。
2.国画知识:学习国画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学习国画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下面来看看国画知识:国画的学习步骤是什么。一、必须练好基本功 书画中的基本功较多,但最基本的基本功,就是画交叉线、圆线和波浪线。

为什么要画交叉线、圆线和波浪线?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就是线条,线条造型舍弃了光源、明暗和体面,重在表现物象的形状和结构关系,并通过这些表象去表现物象的本质特征,这就是通常所说国画的“以线立骨”。中国画中的“骨”,乃是支撑艺术形象,使之富有精、气、神的本质表现。

单纯以线立骨的骨架而言,即是指线的运用要强调线的表现力,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轻重、疾徐、刚柔、强弱、浓淡、光毛等变化去表现物象的神态、形体、质感、动势、节奏、空间等等造型因素的各个方面。使线融于形象之中,才能完成富有个性的造型形式的营造。

这是以线立骨最基本的具体体现。点击图片看大图 学网 国画知识:国画的学习步骤是什么?二、“临摹入手”是必经之路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国粹之一,经过数千年历史的熔治,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表现形式。

它经古往今来无数画家师法造化,并以自我的审美理想意趣加以熔铸而成。这为中国民族所特有,因而具有鲜明强烈的民族色彩。

如线描中的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等,是最初为了表现不同质地的衣着、花鸟等,经过画家长期的潜心体察、琢磨,或从表现其他对象获得启发借鉴而形成的一些表现手段,是以客观对象为依据的主观创造。其本身已具审美价值,不因时空关系而独立存在。

它便于人们应用这些程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由于人有性格、趣味、修养的差别,应用时便出现千差万别,不尽相同。又有人不满足现成的程式,并加以变化创造,于是又出现各种新的表现程式。

如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并为人们所确认,那么老的程式被取而代之,成为历史的陈迹,而新的程式又将为以后的人们接受或改变创造。因此,程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中国绘画正是如此不断地交替往复向前发展着。

只要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点、审美标准,通俗的讲就是大家认为好看漂亮的作品,就能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保存流传下来,这就是国画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客观规律。我们讲绘画有程式的表现方法,即表现某个画材,应当这样画而不应当那样画,这是前人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作画经验,也是艺术的结晶,为我们学习绘画带来借鉴之便。

有借鉴与无借鉴的艺术品,就有高雅粗俗的区别。所以,学习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程式,就成为入中国画之门的“敲门砖”了。

对于一个真心喜欢国画的初学者来说,有效的捷径当推“临摹入手”。古往今来,所有的国画大师均是从 “临摹入手”,才得以成为一代大师的。

临摹是初学画者入门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名家名作的临摹。学画者通过临摹可以学会和掌握艺术特色特点与技巧。

临摹名家作品,要先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耐心揣摩作品的运笔方式,掌握作品的事物表现形态,认真研究作品的精神气质。三、选择临摹范画十分重要 “临摹入手”就必须要有样画,有条件的初学者能直接对照老师的真迹揣摩临写最为理想,但没有条件的用复制品或印刷品也是可以的。

总之要选择艺术水平较高,有临摹价值的古今作品,用以学习掌握传统笔墨技巧,体察古人今人的用心。但对待临摹不能抱实用主义态度,一般从临摹到掌握及至应用,都有一定的距离,不可能有现成的拿来套用。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临摹一个完整的作品,难在上色阶段,最少要画一百张以上,才能真正基本初步掌握临摹技巧。点击图片看大图 国画知识:国画的学习步骤是什么?四、线条是中国画的根本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精华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

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 “画是无声的音乐”!就是指好的画一笔一划就象一个一个动人的音符,组成美妙动人的质韵乐章。

有质是对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备;有韵是指通过客观对象以表达主观的精神,即能传神写意。中国画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毕生追求的世术境地。

用笔有“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

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别外,还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

五、国画的技巧 不可否认,做任何事情都有技巧。国画技巧有二:第一就是多画,正可谓“熟中生巧”!第二才是技巧理论。

就是将教科书上的理论技巧倒背如流,也不一定会画;只要天天临摹几张样画,就是没学过一句理论技巧也会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人为证。

画坛巨匠。
3.什么叫中国画
中国画就是中华民族创立的一种绘画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东方艺术魅力。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技法和美 学意蕴都与其他画种有别。中国画的颜料以墨为主,以矿石颜料设色为辅, 用各式毛笔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绘画。

中国画的基本画法可分为工笔和 写意两大类。 在题材上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中国画的风格是不求形 似而求神似,“贵情思而轻事实”,要 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就是用笔、用 墨、用水、用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画派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中国画 也吸取了一些新的技法,探索各种创 作方法,使这一古老的画种有了更加 丰富多彩的面貌。

另外,中国画与中国书法、诗文 及篆刻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诗书画印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极 大地提局了中国画的艺术价值。一幅 中国画必然有诗,它包括诗词、文赋、佳句、感想、落款等,总称为题跋。

这些题跋是用书法来表现的,书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画面质量。 书法题 跋是中国画构图的一部分,可起调节、衬托画面的作用。

印在国画中起到丰 富画面、提起精神之作用,可谓“万 墨丛中一点红”。印章除与画面内容相呼应外,本身也有很髙的艺术价值。
4.中国画技法有哪些
笔墨中国画术语,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

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 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 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常用的笔墨技法有白描、勾勒、没骨和渲染等。 白描有线无色。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修饰,多画人物、花卉。 勾勒有线有色。

画出轮廓后再着色,多画工笔花鸟。其中用笔顺势为勾,逆势为勒。

没骨无线有色。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多画山水。

渲染用水墨或颜色强化物象的明暗色彩,使其明显。如画云来表现明月,画背景以显现、突出要表达的东西。

此外,中国画技巧还有破墨、泼墨、积墨、钩研、点苔、折枝、十八描等。
5.国画的精髓是什么
首先,国画的底子应该是书法,而不是素描,切记切记。

其次,国画的韵味源自古典书卷之气,而非现代时尚之气,凡是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的,都不是纯粹的国画,那是徐悲鸿为始作俑的一批人,引进西方美术教学方式以后的才出现的,并且,当时引起的目的在于纠正并协助中国画的传统化教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在素描的高级学府——前苏联——俄罗斯,素描也不是这么画的,去了一次,从最基本的东西重起炉灶革新了一次。

绝对不要以透视关系、明暗对比来考量国画。 临摹画作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今天临习这家明天临习那家,这样是没用的,哪个名家,都有超出常人之处,细细体会,细心摹画,临习时对象的选择也很重要,首先不要入手先临摹风格过于跋扈的、奇崛的,要自平和入手,然后,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特定风格临习。

切忌浅尝辄止,无论临习哪家,都要钻研一番,等到真正懂了以后,或者确确实实不再感兴趣以后,再换别家。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精华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

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 1、用笔《古画品录》中六法:骨法用笔。

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

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 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

中锋运笔,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

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树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运用。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画出拇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中国画运笔方法十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

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

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

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

山水画的线条的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 枯而能润上乘用笔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

“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所以,必须学会运用枯、润这一对矛盾,使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哪么这种笔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李可染先生说得非常清楚:“笔内含水不要太多,这样运笔则苍;行笔涩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挤出来,这样运笔铡润。”

刚柔相济是指笔线形式要达到既不柔弱又不刚直的完美境界。刚和柔,又是用笔上的一对矛盾。

不会运用这对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刚”,就是失之“柔”。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先生把刚柔这对矛盾处理得非常的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陆俨少的画中,山石的勾勒,树、苔的点擢,苍劲雄健,势挟雷霆风雨;而云、水的笔线则轻盈容与、婀娜多姿。刚柔相济,产生极强的形式美的世术魅力。

有质有韵是指肉容与形式的统一。质,是客观物象的形体实质。

在绘画上,无论画得多好的线条,如果脱离了制要表现的对象,就成为没有价值的笔墨游戏了。韵,是线条运动的韵味、韵律、节奏。

“画是不声的音乐”就是指好的画之一笔一划就象一个个动人的音符,组成了支美妙的动人乐曲。有质是对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备;有韵是指通过客观对象以表达主观的精神,即能传神写意。

中国画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毕生追求的世术境地。用笔“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

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

别外,还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