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
木刮
木刮是傈僳族最重要、流传最广的民歌歌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聚居区。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刮类的歌、调一般冠以内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调)、其奔木刮(三弦调)等。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曲调朴实、深沉,具有苍凉、古老的风格。
木刮一般由中老年男子分为两方,盘腿围坐火塘边,各以男、女身份一问一答对唱。对唱时双方都由一人领唱,众人伴唱,领唱者唱一句,伴唱者和一句,吟唱中以酒助兴,边饮边歌。木刮对唱还具有竞赛的特点,若双方领唱者均为对歌能手,对歌往往持续几天几夜。以木刮对唱的傈僳族传统叙事古歌,广泛涉及民族渊源、人类繁衍、生产生活、风情习俗、恋爱婚姻、宗教信仰和民族交往等内容,生动再现了傈僳族社会历史的广阔图景,具有较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如长篇叙事歌《逃婚调》就反映了傈僳族指腹为婚、以牛为聘的婚恋习俗,以逃婚争取自由和爱情的社会风习,杀羊招魂、打狗头发誓、泼血酒赌咒的原始信仰,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帮助的团结精神和傈僳族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状况等。
随着老一辈歌手的相继去世,现今已较少有人能完整歌唱傈僳族木刮史歌、长篇叙事歌的内容。如不及时抢救、挖掘,抓紧培养年轻一代歌手,木刮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摆时”和“优叶”
“摆时”和“优叶”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两类傈僳族山歌。摆时广泛流传于泸水县和兰坪县傈僳族地区,在平时及节日集会、庆祝丰收、男婚女嫁等喜庆的场合都有歌唱,歌词内容广泛,曲调热情奔放,宜于表露内心激情,深受傈僳族人民喜爱。摆时多为集体性的男女对唱,也可由一人作自娱性独唱。歌唱内容分为“朵我”、“辖我”两类。“朵我”主要歌唱传统叙事长诗,“辖我”则根据对歌对象即兴编唱,多以爱情、时事为主要内容。摆时代表曲目有《竹弦歌》、《忆苦歌》、《孤儿泪》等。一年一度的泸水县登更澡塘赛歌会是摆时对唱的隆重盛会。 优叶主要流传于福贡县傈僳族村寨,按歌唱内容及形式分为两类:一类由中老年人围坐火塘边一面饮酒一面对唱,主要内容是追述旧时的悲伤、苦难,曲调低沉、速度徐缓、旋律平稳;另一类曲调轻松、活泼,是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主要方式,可男女对唱,也可在同性间对唱。第一类优叶现已较少传唱,第二类优叶至今仍广为流传。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
摆时和优叶是傈僳族口传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经过历代歌手的创造,长期以来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歌唱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生活和民俗活动的各个方面。摆时和优叶同时也创造了富于民族个性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傈傈族诗歌的句式、韵律及修辞特点主要通过这类民歌体现出来。摆时和优叶又反映着僳僳族民歌的典型音乐特色,如傈僳族民歌的多声唱法、颤音唱法及衬词运用都能在摆时和优叶中得到充分体现。 2009年6月16日晚,精品民族音乐会《我的祖国,我的家》在云南玉溪市聂耳演艺中心举行。作为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的活动之一,本场演出呈现了不同民族的经典民族音乐,其中来自古老的傈僳族的“摆时”民歌,让观众领略到“天籁”的魅力。
“摆时”是傈僳族山歌,在平时及节日集会、庆祝丰收、男婚女嫁等喜庆的场合歌唱,歌词内容广泛,曲调热情奔放。“摆时”多为集体性的男女对唱,也可由一人作自娱性独唱。歌唱内容分为传统叙事长诗,以及多以爱情、时事为主要内容的即兴编唱。
16日晚晚亮相的“摆时”合唱团的60名演员来自云南泸水县9个乡镇农村,他们大多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将傈僳族的“摆时、优叶、木刮”文化传承下来。
合唱团当晚演唱了3首歌曲。在《摆时之乡欢迎您》《歌唱幸福好光景》两首歌曲的演唱中,用对歌、对唱、一领众合等方式,唱出了奔放热烈、富有激情的民歌。合唱团还对这种音乐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用“摆时”唱法演唱了外国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尽管观众无法听懂歌词,但深情的演唱和“摆时”民歌的特点,让观众领略到传统音乐的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