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诸葛亮,张飞,人物形象分析,每个人物300字,急急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07
刘备篇:
先说说刘备的御人识人上。
刘备为何一开始那么落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实力使然。他没有自己的地盘,缺乏成功的物质基础,结果被打得到处流窜。在那样的日子里,没有发生属下叛变,实在是不容易的。其御下能力和魅力可见一番。而后来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乃至黄忠魏延等,无不甘效死命,且其大部分人才的获得,是来自三国中期(中后期可鲜见优秀人才加入曹营的哦)。后来对诸葛亮说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证明他比诸葛亮识人能力更高一层。

其次说说他的政治品格。
刘备的口号是兴复汉室,自己以皇叔自居,在那个年代无疑非常有号召力。虽然实际效果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有效,但在政治上颇得忠于汉室的士大夫阶层所接受。而其人宽厚仁义亲民的政治风格,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
刘备人望上的巅峰之作发生在曹操南征时。“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刘表死后,荆州吏民立马选择了深浮人望的刘备,而不是刘琮。诸葛亮劝他攻刘琮,占荆州,他却说“吾不忍也”,而三国志记载,刘表临终想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却以“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拒绝了。

再说说他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终刘备一生,蜀汉的军队都是他亲自指挥的。和曹操一样,有军事才能的统帅都会选择自己统兵。三雄唯一例外的是孙权,这家伙几乎没啥军事才能,他统兵打的,输的多... 而委托手下大将指挥的,都效果好。比如:周瑜和陆逊...... 在蜀汉集团中,军事才能是以刘备为首的,或者说,其他将领尚未能有机会体现出高于刘备的才华,这与刘备地盘小,没法授权给某位大将有关,例外的只有关羽。

最后说说其人的坚韧个性。
一生颠沛流离,总是被到处赶,却从来未曾灰心和放弃,坚韧不拔,意志坚定,实在令人赞叹。屡次的打击,妻离子散,部属失散,每次都能在失败时收拢住部下对自己的怀疑,离散的心,用MBA的话说,领导力不可谓不强啊!放到当代社会,这种个性也很值得推崇,奈何演义的缘故,这个个性从来没有得到正面宣扬。当代也少有人对这个品性看重,悲哀啊......

总结下:曹操有家族和官宦的先发优势,孙权直接拿了父兄的基业,唯刘备白手起家,鼎立于三雄之间。还是曹操的评价最贴切了:“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操篇: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聪明干练、机智勇敢,以及敢作敢为、的老练和成熟。第一回作者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紧接着,他通过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冲锋陷阵,建立了功勋,谋取了功名,并在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当地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时期,能在官渡之战里,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一统北方,难道不能说明他充实的才干与能力吗?他志存高远,雄心勃勃,恐怕“野心”二字用在曹操身上有些不恰当了吧。

曹操能谋善断,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善于调兵谴将,在每一次战役里都精打细算,从而经常取胜。

曹操在治世方面,十分出色。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曹操不畏权贵豪强,对违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惊,豪强敛迹,没人敢再犯禁令。在担任济南相时,他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撤毁祠堂,禁绝祭祀。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

更可贵的是曹操重视经济。他鼓励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从而收买了民心,让百姓们都尽心尽力的耕作,尽心尽力的为他服务。此外,他还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使黄河两岸长期无洪灾现象,这是他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史记记载,在曹操的统治下,北方出现了“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自古以来,成功的君王背后都有一位贤明的臣子。可重视人才的曹操哪只有一位?他的手下能臣可是多不胜数,英才辈出呢。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之道,用兵之术”,就可以做官。想想,有几个君王能做到这一点呢?想当年,刘备的结拜兄弟关云长被曹操抓获。曹操并没有将他杀害,而是以礼相待,想尽千方百计要留住这个人才。关云长虽被感动却不愿为他效劳,曹操就把他放了。赤壁之战中,关云长为了报答曹操不杀之恩,才把他放了吗?否则曹操早就见阎王爷了。

此外,曹操还很有文学才华。两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他包容一切,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志。一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由此可见,曹操是很有文学天赋的。

在我眼中,曹操乃了不起之英雄也,何如?

诸葛亮篇:
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严于律己 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五、谦恭待人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与他同齐名的庞统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

诸葛亮不仅自谦,而且以深受教益的事例说明愿得别人诲教之诚心。平定南中,他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言,并作为命令颁布全军,强调南征,不能单靠武力镇压,还要靠智胜和从思想上瓦解叛军,从而制定了对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和抚政策。

六、治蜀有方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张飞篇:
 张飞(167?—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166年出生,221年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吓死夏侯杰。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