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首律诗,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并对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5-05
对仗也叫对偶 就是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6
律诗分四联律诗和排律(又叫“长律”)两种,排律不多见,此处不说。四联律诗要求首尾两联对仗不对仗都可以,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即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一句之内要平仄相间。比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中间两联(颈联和颔联)分别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我 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字数相等就不说了,这是必须的;
其次,结构相同:隔对映,动词对动词;叶对阶,名词对名词,两字合起来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黄对碧,是颜色对颜色;鹂对草,是动物对植物;两字合起来是是定中结构对定中结构……剩下的你自己分析吧,都是一个道理。只提一下比较特别的两个字:“朝”和“顾”,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貌似对不上,但“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朝向”,是动词,这就对上了,这在对仗里叫“别义相对”,即诗中的意思虽然对不上,但用别的意思可以对得上,这样也是可以的。
最后看看平仄。平仄就是声调的对应。注意古代汉语发音同现代汉语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隋唐时期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其中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为“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律诗中把声调分为平仄两种,要求上下联要平仄想对,即平对仄,仄对平;每一句要平仄相间,即两字一个节拍,每个节拍的平仄交替进行。一般的规律是“一三五不分,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平仄的相对和相间主要是看二四六字,不看一三五字。当然这是一般规律,还有特殊规律,此处不详说。比如上诗中间两联的平仄关系为: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二四六字的确做到了句内平仄相间,上下联平则相对。同时还有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二四六字平仄一般要相同。这里也是符合的。
最后强调一句,平仄要看古声调,不能用现代声调去判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