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十首名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07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县。他早年丧父家贫,由兄嫂抚养长大。5岁学诗,9岁能辨音韵。11岁时为避战乱曾往徐州、越中居住,对社会情况和人民疾苦有更多的了解。16岁时已写了不少好诗,受到长安名士顾况的赞誉,在文坛崭露头角。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自唐·白居易《采莲曲》。碧玉搔头,指碧玉做成的发簪。诗句描写女子与情郎相见时心中欢喜而手脚忙乱的情态。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眸,眼中瞳仁,此指眼睛。回眸,指回头看一眼。百媚,是夸张,意指美态难以形容。诗句描写杨贵妃只要嫣然一笑,就会使所有宫女相形而大失容色,意谓杨贵妃之美天下无人可及。但此层意思诗人没有直写,而是通过其“回眸一笑”的细节与“六宫粉黛”顿为失色的反衬手法,将其不同寻常之美烘托出来,从而让人通过对比而展开联想,在意念中自己描绘出杨贵妃之美。

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泪阑干,指泪流满面的样子。诗句描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梦境中的杨贵妃形象。前句写其伤心欲绝、泪流纵横的样子,表现了其对唐玄宗的深切之情。后句写杨贵妃落泪时的美貌,独出心裁地将泪流满面的的杨贵妃与一枝带雨的梨花联系搭挂到一起,在比喻中让人展开联想,自行构拟出心目中美貌的杨贵妃形象。

4、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髻,梳成云状的发髻。觉,睡醒。诗句描写杨贵妃睡醒后不事修饰而光艳动人的娇态。秋波,比喻眼睛。诗句描写张生对崔莺莺临别时回首一顾的感受,意在通过张生之眼突显崔莺莺回首一顾的迷人魅力。

5、太山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出自唐·白居易《太行路》。太山,即泰山。摧,毁坏。若,如果。诗句以泰山能够毁坏车轮的难行之路与人心对比,强调突出世上“唯有人心最险恶”之意。

6、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出自唐·白居易《天可度》。诗句以天地的可度量与人心的不可防作对比,意在突出强调人心的险恶情状。

7、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出自唐·白居易《天可度》。此言人心是最难揣度的。“相对”与“咫尺”,都是极言身体距离之近。以此与“不可料”形成反差,从而说明人心的险恶。

8、惟余思妇愁眉结,无限春风吹不开。

出自唐·白居易《思妇眉》。惟余,只剩下、只有。诗句以夸张修辞法写女子思念丈夫的无限忧愁。

9、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出自唐·白居易《太行路》。安流,平稳的水流。诗句以巫峡能够翻船的急流与人心相比,突出强调人心的险恶之状。

10、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此二句乃是写京城琵琶女见客时的羞涩情状。“千呼万唤”,以夸张修辞法极言琵琶女不愿出见陌生之客的情态;“犹抱琵琶半遮面”,以琵琶女特有的行为动作细节突出强化了其羞答答的情貌,让人如见其人,逼真地凸显了中国古代女子那种内向羞怯的性格特征。前句后世引申运用,也指某件事难以实施,或某个人难以出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