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回梳理、解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三国演义》第四回梳理解读

第四回回目是“废汉帝陈留为王,谋董贼孟德献刀”。

上一回说到董卓在百官宴上商(强)议(行)废立,袁绍站起来反对,二人拔剑相对,结果会是什么呢?

董卓此时,能与袁绍为敌吗?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袁绍走了,董卓逼问袁绍的叔叔袁隗,使其顺从其意,之后听从谋士吴琼的意见,还给了袁绍渤海太守的官职。

董卓正式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即汉献帝。丁管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被斩;董卓以灭族威胁来拉拢蔡邕,拜为侍中。

少帝与何太后和唐妃困于永安宫中,饮食衣服渐少。少帝见庭中双燕,于是赋诗一首,董卓看到诗歌后来到永安宫,逼死了少帝、太后与唐妃。

之后董卓更加残暴弄权,肆意妄为。越骑校尉伍孚刺杀董卓未遂,袁绍寄书给司徒王允,请王允想办法。王允假借生日设宴宴请旧臣,曹操想出借王允七宝刀刺杀董卓的主意。

曹操借得王允的七宝刀,来到董卓的相府,趁吕布离开董卓去给曹操挑选马匹的时机,拔刀欲刺董卓,犹豫间听董卓问他干啥,曹操赶紧说是献刀,于是刺杀失败。吕布回来后,曹操骑上马逃跑。

曹操逃到中牟县,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于是弃官跟随曹操。

经过成皋,这里有曹操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吕伯奢热情招待曹操和陈宫,还去邻村买好酒。曹操听到磨刀声,还听到绑住杀的对话,就与陈宫进屋拔剑杀人,杀了八口人,之后与陈宫离开吕伯奢家,半路上遇到吕伯奢,又杀了吕伯奢,并对陈宫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曹操太狠心,将来必为汉家天下的后患,于是就想杀了曹操。

当然,陈宫不会杀了曹操,否则就没有三国鼎立的故事了,那么,陈宫会不会离开曹操呢?

这一回也有两个主要故事:董卓立献帝,曹操刺杀董卓后逃离。故事从外戚与内宦的争权转到了军阀董卓乱政上。

这一回集中塑造董卓专横残暴的形象,为突出这样的形象,叙述了几个事件:废少帝立献帝,逼死台后和少帝,斩校尉伍孚。董卓掌控有20万军队,就能够随意换皇帝,当然原因是换了皇帝后朝廷就得听自己了,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霸道蛮横地行了废立之事,董卓开始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你看董卓这个人,最大的野心就是控制朝廷,最大的追求不过是吃喝玩乐满足自己的低级需要,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人当然行之不远。他迅速垮掉还有一个原因是残暴,德不配位,行为不得民心,政权也不会长久。

此时的曹操与董卓相比,他还年轻得很,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军队,没有谋士将领归附,和刘关张一样,还处于热血青年时期。这一回的故事突出曹操的勇敢、多思、机智、多疑又狠心的复杂形象。主动请缨刺杀董卓,表现了曹操的勇敢;面对睡觉的董卓,却又顾忌董卓的力大,有点犹豫;吕布牵来骏马,曹操趁机逃跑,很机智;在吕伯奢家,怀疑吕伯奢全家要杀掉他,就先下手为强,多疑;发现自己杀错了后,还是杀了吕伯奢,狠心。

我觉得曹操主动请缨刺杀董卓的行为是很令人敬佩的,这是一个爱国行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令人敬佩,我觉得此时的曹操,没有自己的军队,他自己应该没有做一个军阀甚至图谋天下的意识。他有智谋,能想出献刀杀人的办法;失败后能快速逃离现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