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是什么意思,在语文中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4

语文中的小节:文章中的小段落。

文章有几小节就是文章有几个层次。

层次,指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反映和表现客观事物的发展阶段和矛盾的各个侧面,同时,也是作者思维流动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

层次又称为“意义段”、“结构层”,或叫做“部分”。它常由若干自然段组成。好的文章其层次是内在的、隐性的,作者在行文格式上无任何标志,读者要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来划分。

也有一些文章以空行、每层第一段设立小标题或用序码等形式来标明。层次的安排是文章写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在应用写作实践中需要把握好的重要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层次大于段落,即由文章的某几个自然段组成段落群,表达一层意思。也有的文章,层次小于段落。

扩展资料:

一、标小节号的益处

通过小节号对课文进行分层,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章法,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课文,读准读通。

因此,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时,可以采取此方法,从未培养学生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并使其快速地读懂和读通课文。

二、标小节号的弊端

学生边读边标会分散注意力,使其不能专注地思考问题。一般来说,标小节号可以使学生能够通顺地阅读课文,但却不能与朗读同时进行,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三、标小节号的建议

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进行标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节号

第2个回答  2024-04-29

你好,小节是一段语义的汇总,一般在自然段后半部分,是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是诗歌中的段落说法。语文中的小节是指文章的自然段。

每篇文章都可以分为几小节,通常称之为“段”。自然段是语文术语,指文艺作品中作者根据作品内容和主线进度安排的独立的一段文字。另外,自然段可以表达一个较为清晰的场景、概念、动作等,是构成作品除词语和句子之外的最小语言单位。

自然段和小节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自然段就是文章自然形成的段落 ,也就是你平时看到的文章开头空两格的那种段落.是文章中的段落说法。

小节是一段语义的汇总,一般在自然段后半部分,是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2、组成不同

自然段通常是由若干句子组成,每句话相互连贯,才能形成一个自然段

小节则是由几个连续的自然段组成,每个段落相互连贯,形成一个中心意思。

3、表达的意义不同

自然段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更加细致,可以表达一个较为清晰的场景、概念、动作等。是构成作品除词语和句子之外的最小语言单位。

小节表达的意义相对更加完整,通常用来概括一个这一个小节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4、划分不同

一篇文章中的自然段基本上一目了然,无需划分。

小节则需要在理解全文之下,再对全文进行一个表达意义或者写作手法上的划分。

自然段的作用:

自然段在文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自然段虽然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是它们都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所以自然段可以帮助文章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充分,把中心思想表达得更准确、更鲜明。

如:有的自然段在文章的开头,它对全文有一个总起的作用,带着读者往下读,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有的自然段在文章的中间,是重点叙述部分,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对全文起了总结作用。

语文课文分小节的分类方法:

一、时间顺序法

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

二、地点或空间顺序法

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还有的课文既可以按地点的先后变化,也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分。

三、事件顺序法

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四、事情分类法

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五、总分法

有的课文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总的概括再写桂林的山水美。

六、按人物的活动分段

如《再见了,亲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为依据分段。总之,分段有规律可循,但也不能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