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版文学常识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语文复习

三八、熟读精思

1、译文:大致地读书先要熟读,让书中的语句都好像是出自自己的嘴。接着认真思考,让书中的道理都好像是来自于我心中的,然后就可以有收获。对于文中的道理有疑问,大家理解的纷繁错杂,应该虚心冷静地思考,不要匆忙在大家的说法中做选择,做放弃。先假定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就顺着它的思路去想,来验正它是通畅的还是堵塞的,如果没有道理,用不着和其他说法比较就会自动屈服。再让那些说法互相诘问反驳,考察稳妥的说法,来考查它是对是错,看上去是对的而事实上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不能成立。大致慢慢地走,处于宁静状态看动向,就像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容易的再加工它的节骨眼,关键之处,就像缠在一起的绳子,有不通顺的地方姑且放在一边慢慢理它。

2、文学常识:这两段文字分别选自《朱子大全》和《童蒙须知》。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3、加点字注解:

纷错:纷繁错杂。 遽:急速、匆忙。

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 通塞:指思路的畅通和堵塞。

自屈:自动屈服。 诘难:诘问反驳。

安:稳妥。 无以立:不能成立。

大抵:大概。 急:急需,急迫。

夺于公论: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夺,失去。

大率:大致,一般情况下。 节目:节骨眼儿,即关键之处。

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却立,退去。 姑:姑且,暂且。

正:使……端正。 详:安详。

牵强:勉强。 诵:读出声音。

见:同“现”。

四一、答谢中书书

一、译文:

二、中心:作者充满了知音难觅的感慨。本文由形态、色态和声音进行描写。

三、加点字注解:

颓:坠落。 沉鳞:潜游水中的鱼。

书:书信。 共:共同。

交:相互。 俱:都。

竟:比赛。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拂家语,意即人世间。

康乐:即谢灵运,封康乐公,是南朝晋宋间山水诗人。 与:参与。

四、文学常识:选自《陶隐居集》。陶弘景,南宋齐梁间文学家。

语文:

一、默写:

1. 《答谢中书书》、第三十九课《古诗四首》

2. 每周一诗 (9) (10) (11) (12) (13)(14)(15)(16)(17)(18)

二、加点字解释、句子翻译、文学常识、内容理解。

《为学》、《熟读精思》、《答谢中书书》

(注意:加点字解释为课文下面的注解和课后的积累)
2.请问哪位有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文学常识题,要答案,至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积累

一、文学常识

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你还能写出他的几个童话名篇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卡》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变色龙》《海鸥》《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

3.《鲁宾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迪福,英国作家,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作品还有《辛格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一个骑士的回忆》。《鲁宾孙漂流记》的主人公是( ),他在荒岛上生活了( )年,被他解救并成为他的仆人的那个野人叫( )。

4.《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擅长使用幽默与讽刺手法。著名作品还有《乞丐王子》《跳蛙》《竞选州长》等。《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是( ),他是一个可爱的顽童,他的朋友有( ),他的同桌是( )。
3.六年级语文的几道文学常识题1.安徒生的童话(3个)2.
1。

拇指姑娘 野天鹅 打火匣 2。法国 苏利·普鲁多姆 (1839-1907) 德国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 挪威 比昂斯藤·马丁纽斯·比昂逊(1832-1901) 西班牙 何塞·埃切加赖。

(1832-1916) 法国 弗里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 波兰 亨利克·显克微支(1846-1916) 意大利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 英国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 3。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是对自己说。 “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 *** 的真实反映。

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

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4.六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文学常识
第八单元1、背诵默写三首古诗,理解诗意,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斋 疑 些小 曹 岁 迥 乾坤2、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3、岁寒三友象征着怎样的精神?4、听写拓展阅读中的词语。

第七单元《古诗二首》1、背诵默写古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明白诗意。君 冢 窦 雉 舂 羹 贻 但使 飞将 不教2、知道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你还知道那些关于战争的古诗?默写出来。《夜莺之歌》1、听写词语。

2、重点问题: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重点句子:孩子学夜莺叫, 孩子踢松果,说“野兽来了”等。《小英雄雨来》1、概括小标题。

2、文中的几处景色描写有社么作用?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4、听写本课词语,关键是一些象声词的使用。5、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你还知道有谁?《狼牙山五壮士》1、听写词语。

2、概括几个部分的小标题。3、狼牙山五壮士的“壮”有何含义?《螳螂捕蝉》1、熟读背诵,明白文章大意。

2、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第六单元《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听写词语。2、本文讲了雷棣的几件事情?3、激励他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4、你想对雷棣说什么?(赞扬 鼓励)《 黑孩子罗伯特》1、听写词语。

2、罗伯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在他捐钱的过程中, 描写了一些列的动作,从这些动词里你看出什么?4、在丽莎爸爸的怀里,罗伯特为什么哭了?他想到些什么? 丽莎爸爸又会想到什么?5、课文几次提到玫瑰花?都有什么作用?《别挤啦》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挤”?作者为什么一再呼吁人们不要挤?2、读到这首诗,你想到了那些“挤”的行为?《瑞恩的井》1、瑞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课文重点写了他攒钱的过程,为什么这样安排?3、“我希望,非洲每个孩子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阳光皮肤》1、你怎样理解阳光皮肤?2、假如让你来介绍自己的国家,你会怎样说?第五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听写词语。2、概括小标题。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碰壁拉车的为什么光脚在路上跑?鲁迅先生给拉车的处理完以后为什么变得严肃?4、鲁迅先生为什么收到那么多人的爱戴?5、你还知道鲁迅的哪些作品?《花脸》1、听写词语。

2、本文讲了与花脸有关的几件事情?3、从花脸事件中,我悟出了什么经验?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荷塘旧事》1、听写词语。2、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时时怀念那荷塘?《报纸的故事?1、重点词语。

2、作者失业在家,却要坚持订报,你怎样评价这件事情?《 母亲的纯净水》1、重点词语。2、你怎样理解文中出现的“穷” 字?本单元作文:往事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作者,都要记住。

第四单元《体育颂》1、听写词语。2、背诵课文。

3、你所理解的体育精神是什么?《把掌声分给她一半》1、听写词语。2、孙晋芳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3、理解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4、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学奕》1、背诵默写本文。

2、文中的两个人有什么不同?3、从本文中你收到什么启发?本单元作文: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并且写出你在活动中的收获。第三单元《长江之歌》1、背诵诗歌。

2、本文用了哪几种修辞?找出有关句子,并且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拟人 对偶 比喻3、关于长江黄河的一些基本常识,判断错对。

《三峡之秋》1、听写生字词语。2、课文按什么顺顺序写三峡?每个时间段的三峡有什么不同特点?3、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 知道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样写好处,并且仿写句子。

4、关于三峡的基本常识。三峡为于长江上游,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古诗二首》1、默写背诵古诗。2、明白诗意,知道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凉州词》表达边关将士的豁达乐观、保家卫国的思想, 表达了世人对戍边 将士的同情。《浪淘沙》表达了诗人奋发有为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黄河之水天上来》1、听写词语。2、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体会其含义。

3、为什么那黄河称为 母亲河?《 最后的琪琪》1、听写词语。2、本文运用了那些写作方法?举例说明。

第二单元一、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易错词语。二、明白两篇古文的意思,会翻译重点句子。

明白寓言的寓意。三、理解课文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

四、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回答问题。第一单元一、听写词语。

二、明白课文的内容, 理解中的句段的含义。《一夜的工作》 中总理的品格, 课文最后一段表达的作者的感情,细节之中感受到什么。

《穷人》中省略号的用法,桑娜心理活动,为什么课文以“穷人”为题,桑拿一家有怎样的品质?《白桦林的低语》中,守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杨震暮夜却金》中,杨震的伟大表现在何处?你尊敬怎样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