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运用感官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应用多种感官描写一个景物100字

秋姑娘快乐地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来了.树叶渐渐地褪去了苍翠的光泽,在不知不觉中换上了金黄色的礼服.

我摘下一片来,放到手中细细地抚摸.它不算细滑,但也不粗糙.秋风带走了它的水分,有点硬硬的.叶子中间裂开一条小缝,就像有人一不小心撕开了.我把叶子朝着太阳看去,叶子上一条条经脉清晰地显示了出来,多像人的血管啊!我把叶片放在鼻子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淡淡的清香悠悠地进入肺腑,那是大自然的味道.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到了秋天,银杏的叶子颜色可多了,有的绿中带黄,有的半黄半绿,还有的全黄了.阳光洒了进来,树叶迎着阳光被照得耀眼,仿佛可爱的生命在枝丫间跃动;没被阳光照到的叶子,也不甘示弱地在枝头摇曳.风一来,它们就会趁机靠近,“沙沙”地窃窃私语,有的恋恋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飘飘悠悠地在半空中翻舞、坠落……风过了,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遐想当中,沉默不语.

这些银杏叶既不知道什么叫死亡,也不知道春天会重新到来.它们为大树而生,无数的叶子做着同样的工作——把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些叶子很朴素,活得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然而,这不起眼的叶子能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带给人们希望和喜悦;还能在烈日炎炎之际,给人们提供休息的绿阴;当秋天到来时,它甘愿牺牲自己,回归到大树的根基,重回大地的怀抱.

秋天的银杏叶,远没有春夏的叶子那样生机勃勃,但它是一种饱满的成熟!它因为懂得了奉献,才如现在这般,为了生命的轮回,无私地默默奉献.

冷风拂过,金黄色的银杏叶飘落而下,像在诉说一个美丽的故事……

2.运用多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一景物不少于3处不少于300字

走进秋天 我们走进秋天,那稻穗儿、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那美丽的野菊花也香了那一条条田间的羊肠小路。

稻穗儿成熟了,那金黄的脸儿犹如一颗颗美丽的金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向日葵成熟了,个个低头弯腰,仿佛像一个个老爷爷正弯着背行走。

苹果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棉袄,仿佛一盏盏红灯笼挂满了每个枝头。了每个枝头。

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一颗颗美丽的紫珍珠一样,一串串的多美啊! 玉米举着红缨儿开心的合不拢嘴,似乎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似乎被别人表扬过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儿。

秋天野菊花也香了,我走在田间羊肠小道上,轻轻一闻那野菊花的香味,好比一朵朵玫瑰、金银花、喇叭花、仙人掌花一样好看,一样美丽。 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油黄的向日葵,火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是这样的美丽! 啊!秋天是多么五彩缤纷!你是多么光彩啊!你是多么崇高啊!你不仅是美丽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我要感谢秋天,因为秋天给我们带来了食物,给这个世界充满了美丽。 啊!秋天,你是多么的伟大。

3.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 五种 急求 谢谢

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

在写景时,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难免单调。其实,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示例:

朱自清在《春》中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

1、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爱意,让人依恋”。

2、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

3、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扩展资料:

描写手法的其它角度:

1、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3、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4、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