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邓小平为何紧急任命74岁的洪学智,让他去中央军委工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1987年11月18日上午,解放军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刚上班,就接到了一个奇怪的通知: 立刻前往景山后街邓小平同志住处开会。

之所以说这个通知奇怪,一来军委开会一般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很少有当时通知当时开会的,二来邓小平很少请人到自己的家中开会。这两点不同之处令洪学智立刻意识到这场会议没有那么简单。

洪学智考虑到这次会议的不寻常,于是一刻也不敢耽误,当即前往景山后街邓小平的住处。洪学智来到邓小平的家门口,推门的情景令他格外震惊,因为除了有邓小平本人外,还有担任军委副主席的 杨尚昆 、海军总司令 刘华清

整个房间只有他们四个人,洪学智懂得人越少事情越严重的道理,还没等洪学智将事情搞清楚,邓小平就让他们坐下。

大家落座后,邓小平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问杨尚昆: “他们两个的命令下了没有?”

杨尚昆回答道:“下了,都已经签了。”

这一段对话令洪学智和刘华清都很疑惑,他们不知道邓小平口中的命令究竟是什么。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开口了: “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担任军委副秘书长。”

邓小平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洪学智呆愣在那里,因为他在前不久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刚刚向组织递交了退居二线的申请,最重要的是此时的洪学智已经74岁高龄了。

按照组织规定,这个年纪早已是解甲归田的年纪了,那么组织为何任命自己为军委副秘书长呢?洪学智本想婉拒,但接下来邓小平的解释却让他坚决地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那么邓小平为何要紧急任命74岁的洪学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呢?他交给洪学智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邓小平紧急把74岁的洪学智调任军委副秘书长,主要和他丰富的后勤管理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毕竟洪学智从红军长征时期,就担任后勤保障工作。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开始了艰辛的长征。5月向川西北进军,准备和转移中的中央红军会合。 洪学智率红四军政治部、红十二师留在后方侧尾,负责建立地方政权,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援红军。

进入到黑水、芦花之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把四方面军的部分医院、后方伤病员都交给洪学智负责管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补充师,这个补充师是由俘虏兵组成的,其主要任务是抬担架、转运伤员。

大家都知道长征途中本就是很困难的,再加上缺盐少粮,筹集粮食更是难上加难,最重要的是还需要照顾大批伤员,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红三十军走在前面,某些反动人士每天派人到处袭击我军,他们打的是麻雀战,在山林、峡谷等地方躲着,时不时的出来给我军一枪,我军战士有些命丧他们的枪下,有些则身负重伤。

红三十军经过的时候看不惯他们如此嚣张,便派人打了他们,并俘虏了一些人交给红四军。 洪学智想了很多办法,经过教育后又放了回去,但非常可惜的是都无济于事。

1935年7月,红四军政治部在黑水、芦花接到四方面军指示,中央纵队要经过黑水、芦花,要洪学智准备粮草,做好迎接工作,并负责接收中央红军的伤病员。

洪学智接到通知后在全军做了动员,强调不管有多困难,也要保证中央红军的粮草供应,一旦失去了粮草,那么对我军来说将是要命的事情。

之后洪学智立刻组织民运部、保卫部等机关和直属队,连夜出发,翻山越涧,打开几个反动头子的寨子,这才筹集到几万斤粮食和几百只牛羊。

洪学智凭着自己的努力为红军筹集到许多粮食和牛羊,他成功地完成组织布置下来的任务,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真的很强。

就在中央纵队准备离开的时候,洪学智见到了负责中央纵队粮草的刘少奇。

洪学智很是激动,刘少奇则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 “洪主任,这次真的是谢谢你了!如果没有你们提供的粮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们可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长征途中,洪学智不但要负责伤员们的转移运输,还要盘算怎么获得更多的粮食,让战士们不饿肚子。

红四军翻过马石坡最后一座大山时,由于先头部队已经走过了,所以山上的野果和野草全都被采摘干净了,这也导致后来的红四军一时间找不到可以充饥的东西。

如果实在弄不到粮食、找不到野菜和野果的话,战士们只能把皮带和皮马鞍煮着吃。其实战士们完全可以将战马杀掉充饥,但大家也知道红军战士对战马有特殊的感情,他们也舍不得伤害战马。

没有食物吃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洪学智所在的红四军有负责照看伤员的责任,他们没有部队掩护,一旦遇上敌人的话,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洪学智经过深思,最终不得不带领政治部重新返回黑水、芦花。当他们抵达黑水、芦花的时候,洪学智却因为积劳成疾而病倒了,他发着高烧,昏迷不醒,命在旦夕。

红四军内的战士都十分担心洪学智的病情,可能发烧在如今只是一个小病,但在当时那种医疗环境下,发烧很有可能夺去一个人的性命。幸好洪学智命不该绝,部队找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中医,将他从离部队六七十里的地方请来。

红军战士们围着老中医,你一句我一句,但他们说的话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请老中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洪学智给治好。老中医看到这里连忙安慰这些战士: “你们不要担心,洪主任患的是普通的伤寒,我开个方子,你们去抓相应的草药,喝下去就会好了。”

红军战士听到老中医这句话才将悬着的心放下,当老中医将药方开好后,战士们漫山遍野的寻找草药。找到相应草药后,战士们又开始熬中药,就这样洪学智吃了三次中药后,病情果然得到痊愈。

其实在洪学智生病期间,还发生过一件令人感动又心酸的事情。当时洪学智病得昏迷不醒,有一位回民战士看到这里心疼的不行,然后哭着说:“洪主任都快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

本以为回民战士这样说是伤心于洪学智的昏迷,令人意外的是他刚说完就拿出枪,“砰”的一声,一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大家。

洪学智听到这件事后十分难过,他回想起长征路上这位小战士一路上跟着他,不知道冒了多少险,吃了多少苦,不由得流下伤心的眼泪。

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相继攻占炉霍、瞻化、甘孜,占领瞻化城时和2000余人的土司武装发生激战。我军俘获了许多的敌人以及粮食、牛羊,不过我军并没有占领,而是将其归还给他们。

城内的百姓得知我军将牛羊还给自己的时候都很激动,有人连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巴顿多吉: “红军将我们的枪和牛羊都被还了回来,俘虏的人也放了,这个队伍还是很不错的!”

之后巴顿多吉派人到红四军,让红军派人和自己谈判,他想通过谈判与红军停战言和。

尽管巴顿多吉想和我军和谈,但他们的警戒心也是不低的,这天他们早早的来到谈判地点,并在四周驻守,防止出现意外。

经过研究组织决定派民运部长周于民去和巴顿多吉谈判,周于民和巴顿多吉谈的很是投机,这也为之后的谈判做铺垫。

两天后巴顿多吉来到我军驻扎的地方,除了他自己外,还带了许多手下。洪学智见到巴顿多吉后便让他坐下,随后洪学智向他讲了许多关于我党的事情以及长征的目的,两人聊得很是投机。

到中午的时候,洪学智请巴顿多吉吃饭,但令人意外的是巴顿多吉迟迟不肯动筷。洪学智看到这里立刻明白,巴顿多吉不动筷子是怕我军在菜里下毒,于是洪学智先举杯,一饮而尽后再动筷子吃菜。

巴顿多吉见洪学智如此豪爽,也感受到他身上的诚意,便对洪学智说: “你们红军纪律严明,把我们藏族同胞当人朋友对待,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红六军团快到瞻化的时候,洪学智接到萧克等人的通报,说还有两天就要到达,请洪学智准备粮食。

洪学智接到这个通报还是有些着急的,因为这么多粮食不是那么好筹集的,他没有办法只好找到巴顿多吉,并对于他说: “老兄,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情,我们现在又有一个红军部队要赶来,他们急需28万斤粮食和牛羊等,请老兄务必帮我这个忙!”

巴顿多吉很讲义气,既然将洪学智认为是自己的兄弟,那么兄弟有难,他必定会帮忙,他对洪学智说: “老弟你就放心吧,这些事情全包在我身上,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保证给你解决了。”

虽然巴顿多吉是这样说的,但洪学智还是有些不放心的,毕竟28万斤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不放心的说:“老兄可要说话算数啊!”巴顿多吉拍拍胸膛说:“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没问题的!”

巴顿多吉说到做到,他仅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筹到洪学智需要的物资。很快红军就筹集到了足够多的粮食、牛羊以及帐篷棉服等物资,彻底解决红军的粮草问题。

不过让洪学智的后勤管理能力真正得以发挥的,还是在抗美援朝时期。

1950年10月洪学智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在战争中,敌人平均13个后勤人员供应一个兵,而志愿军则是一个后勤人员大致要供应6到10个兵。

大家都知道当时敌人的装备是十分精良的,而我军大多只能在夜间活动和作战,后勤供给极其困难。在战斗中经常连枪弹、粮食都难以为继。

抗美援朝第四、五次战役期间,是志愿军后勤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也是战士们忍受饥饿最多、人员损失最严重的的时期。

1951年4月底洪学智风尘仆仆地从朝鲜回国,来不及休息便前往中南海,向周恩来汇报了志愿军的情况,除此之外洪学智还对周恩来说:“这次我回来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彭老总让我向您汇报一个重要的问题。”

周恩来很是疑惑,他问:“是有什么问题,居然让彭老总这么重视?”

“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 洪学智回答道。

洪学智对周恩来说:“现在的战争是立体战争,不仅仅要覆盖海陆空,还要在前方和后方同时进行。敌人不断朝我军后方进攻,这便是在我军后方打的一场仗。”周恩来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说自己会向主席汇报。

5月1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洪学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等人一起观看五一庆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人围住洪学智,向他说了许多的话。

比如毛主席说:“你们打完每一仗,都要好好总结经验。”

三天后洪学智赶回朝鲜,他主动提出让韩先楚管后勤,自己则到前线督察。这天晚上洪学智收拾好东西,临行前来到彭德怀的住处,准备向他辞行。

彭德怀见到洪学智后,他的脸色很不好,略有些生气地说:“我觉得后勤还是你来管比较好!”就这样洪学智继续留下干后勤,其实彭德怀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当初洪学智在长征时期的后勤工作做的就很好。

5月14日,彭德怀召集志愿军党委常委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人开会,研究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机构设置等问题。

开会后,彭德怀没有啰嗦,直接点题:“有一个事情,咱们要先确定一下,中央决定成立后方勤务司令部,然后要选出一个副司令,我们今天就来选一选,谁来兼任这个后勤司令。”

洪学智听完彭德怀的话,瞬间意识到这个人很有可能是自己,可能其他人能够担任副司令员很是开心,但洪学智并不想兼任这个后勤司令。

相信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也是非常疑惑的,那么洪学智为什么不愿意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邓华、韩先楚等人纷纷说还是让洪学智兼任比较好,洪学智听到这里急了:“我兼不了这个后勤司令!”一直沉默的彭德怀此时开口说话了:“为什么?”

洪学智说:“之前让我管,我没有管好,这个事情还是请别人来干吧!”

彭德怀虽然有些生气,但也能理解洪学智的难处,随后经过彭德怀的不懈劝导,洪学智终于同意兼任副司令。

1951年7月敌人不断对我军后方进行轰炸,想彻底切断将我军的后方运输线。

彭德怀得知这件事后立刻将洪学智找来,对他说: “洪大个,敌人这是对我们后方发起进攻,想让我军战士得不到粮草的支援。这样吧,我负责前线战争,你就负责后方,我们两个共同作战,你可不能辜负我对你的期望,一定要将他们打败!”

在洪学智的领导下,志愿军的后勤供应获得最终的胜利。

1951年10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委员会决定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

10月25日授勋仪式正式举行,而彭德怀对这一殊荣却有着强烈的不安,他说: “这枚勋章不应该给我,第一应该给高麻子(高岗),第二应该给洪麻子(洪学智),如果不是他们两个支援我们粮草的话,我们是打不赢的!”

彭德怀这句话是对洪学智后勤工作的肯定,也能看出洪学智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后勤人才。

1953年7月31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彭德怀、邓华、洪学智等人参加朝鲜举行的授勋典礼。授勋仪式结束后,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宴请志愿军领导人。

在吃饭的时候洪学智发现金日成一直盯着自己,而他周围的人也主动上来给自己敬酒。洪学智有一瞬间的愣神,随后反应过来,原来金日成这是想让自己多喝点。

洪学智跟随彭德怀入朝作战近3年的时间,彭德怀脸上一直只有一种表情,那就是紧皱眉头,直到这天,他才在彭德怀的脸上看见笑容。洪学智想想过去的一切,他热泪盈眶。

朝鲜停战的实现,标志着志愿军已经胜利地完成了祖国人民交给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42岁的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之一。

洪学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不仅在抗战时期担任过副师长,还在抗美援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他能成为上将是当之无愧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洪学智的文武双全,所以在他74岁的时候,邓小平才会坚持让他担任军委副秘书长。邓小平做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当时的解放军部队正面临一个难题,而这个难题只有洪学智才能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为了实现领导年轻化,他率先辞去了自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务。

邓小平都带头行动了,74岁的洪学智当然也做好了解甲归田的准备,所以当邓小平告诉他,让他担任军委副秘书长的时候,洪学智是有些震惊的,震惊过后他推辞了。

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制度都在进行改革,而且成果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国家接下来急需一个部队改革的人才。邓小平也想用年轻人,但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洪学智才是最符合的那个人。

洪学智虽然已经74岁了,但他的身体却是非常 健康 的,而且他的思路清晰,一点也没有老年人的迟钝,最重要的是他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

洪学智虽然推辞了,但邓小平却坚决地说: “如今军队需要实现现代化,而实现现代化则需要从装备抓起,把你和刘华清调过来,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听完邓小平的一番话,洪学智不再推辞,因为他知道这是部队需要自己,部队什么时候需要自己,自己就什么时候出现,就这样洪学智和刘华清担任军委副秘书长。

此后洪学智就紧张的投入到自己的新工作中,洪学智虽然在战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部队管理经验,但现在和当时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洪学智便开始 探索 新的后勤工作知识。

经过洪学智没日没夜的工作,他很快就总结出一套新的理论。除了对武器的质量、数量以及威力进行严格把关外,他还在部队中推广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政策,培养战士们树立全局、战备以及群众观念。

在洪学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期间,部队的军事面貌、战斗素养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令人震惊的是,1955年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洪学智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我军 历史 上的第一例,也是我军 历史 上的唯一一例。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授衔时,已经没有元帅和大将这两个军衔了,因此上将是当时最高的军衔。而在17名上将中,洪学智排名第一,这也反映了洪学智在军内的地位。

1989年11月洪学智从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岗位上退下来,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上将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4岁。

洪学智逝世前曾留下遗言:“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也不要搞什么遗体告别仪式,最重要的是把我的骨灰送回老家。”

洪学智是一位十分清廉的人,他一生没有什么遗产,唯一能被称为遗产的就是他荣获的3枚勋章,而这些勋章被他留给孙子洪恺,想让他记住自己爷爷的过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