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铁路的修建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四川最早的铁路
原计划修入合川境内,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修建该铁路是为了将天府煤矿的煤通过铁路运送到嘉陵江边,再由船运出。1925年,由江北、合川士绅唐建章、李云根、张艺耘等人,倡议修建轻便铁路,用火车代替人力挑运,但由于筹款缓慢、路基征地等问题迟迟不能动工。1927年,卢作孚到任后,极力促成组建起了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定股本总额为30万元,推选卢作孚为董事长,聘请原胶济铁路总工程师丹麦人守尔慈为北川铁路总工程师,唐瑞五为副总工程师。1931年,卢作孚接任董事长职务后,更是多方策划和精心指导,从而加快了修路工程的进展。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建成一段通车一段。1928年11月至1929年11月,水岚垭至土地垭段,全长8.7公里建成通车;1930年至1931年5月,水岚垭至白庙子和土地垭至戴家沟两段计长4公里建成通车;1933年6月至1934年3月,戴家沟至大田坎全长4.1公里段建成通车。从此,南起嘉陵江北岸的白庙子,北止大田坎,全长16.8公里的北川铁路实现了全线通车,最终完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
1952年,戴家沟以上煤矿失去开采价值,大田坎--戴家沟一线拆除。1968年,随着天府煤矿新矿区的开发,北川铁路全线拆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重庆工业革命的新起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台象童话般的小火车头和袖珍铁轨,这台活化石般的寸轨蒸汽小火车是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主持修筑的重庆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它标志着重庆工业革命的新起点。
北碚天府地区煤炭资源蕴藏丰富,开采历史久远。早在上个世纪初,文星场、代家沟一带就有大小煤矿数十家,日产量达200一300吨。当时科技落后,原煤全靠手工开采,全靠肩挑背磨运输到嘉陵江边上船,不但运输成本每年约在30万元以上,而且挑运量有限,经常造成积压,影响生产的发展。 1925年,视野开阔、有远见的煤业主唐建章联络合川、江北士绅发起倡议,拟建一条轻便铁路,用机车代替人力运输,并成立“北川矿业轻便铁路公司办事处”,因当时这些地方均属江北、合川两县辖区,故命名“北川”。后因资金久难筹集而无法进行。
1927年,民生轮船公司、益泰公司再次发起,成立由卢作孚、唐建章等32名成员的“北川民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用股份制的方法筹集资金,重兴建设。1928年1月,聘请原胶济铁路总工程师守尔慈(丹麦铁路工程师)进行总体设计。1928年6月18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拟文暂准立项,11月6日破土动工,卢作孚主持了开工仪式,当时筑路工有近千人。到1929年,北川铁路一期工程水岚垭至土地垭段8.7公里的铁路建成,并购置了两台26千瓦蒸汽机车,11月6日正式通车营运。
1930年秋,开工二期工程,铁路向两头延伸修建,到1931年5月,修成从白庙子码头至大田坎的16.8公里的北川铁路,又分别购置81千瓦和55千瓦蒸汽机车各一台,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
1933年6月,又开工第三期工程,修建重力绞车下煤轨道等配套设施,购置55千瓦蒸汽机车一台及自动卸煤车20辆,到1934年3月31日,整个北川铁路工程完工。工程投资75万元,形成了完整的运输系统,日运煤量可达千余吨。
故事
说做就做,把大巴山隧道抬高
在寻找北川铁路记忆的路上,重庆晨报记者在北碚城区边遇上了原北碚车务段党委书记李升富,他讲述了襄渝铁路建设的艰辛过程。
襄渝铁路在北碚境内仅有22公里,从代家沟入境至磨滩乡,设北碚、磨心坡两个火车站。年过半百的李升富向重庆晨报记者回忆称,襄渝铁路开始建设时,他还是一名铁道兵,在达州服役。当时从四川组织了很多民兵团,跟他打交道最多的是綦江民兵,民兵们修建铁路或挑、或抬。当时基本上是一个团加上重庆的民兵师,大概两三万人。还有南充的民兵师,大约也是两三万人。
“这条铁路每公里所需要的桥比成昆线还多,难度很大。难就难在大巴山那一段,原设计方案隧道长度大概在7公里左右,在当时半机械条件下打通最少得七八年。最后想办法,决定把隧道抬高,抬高后隧道的长度就缩短了。”李升富说。想把隧道抬高,就要从重庆开始抬起,重庆这边的路基也得抬高,全程300公里,一直到巴山。到达州车站就可以看到,铁路是在山上走,不是在沟沟里走了。
在建设初期,李升富和战友们进驻达州,铺轨架桥。之后的1971年,李升富退伍,开始了在北碚火车站的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