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的完整资料

如题所述

神舟六号飞船为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绕地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并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4:33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降落场。

飞船构成:

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扩展资料:

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神舟六号上天也许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但神舟六号飞船载人毕竟与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意义和风险程度均大不一样。

据有关航天专家透露,这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与2003年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是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二是由在轨运行一天变成了多天;三是两位航天员届时将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活动。

根据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特点,在飞船升空之前,有几个方面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如针对“两人”和“多天”,在对航天员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适应训练,如工作、生活习惯方面的协调以及脾气性格上的搭配等等。

神舟五号升空时最后选定由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而他的候补人选有2位。根据航天员选拔有关规定,选拔一人升空时,通过前期严格考核和挑选,飞行前的结果必须由一组三人组成的第一梯队,最后人选只能在这三人中产生。

而现在是两人升空,那就必须由六人三组组成第一梯队,再加上选拔须有备份,届时就将由12个人组成六组梯队,进行强化训练,使得挑选余地更大。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飞行前必须从第一梯队中的六人中最后确定两人,由这两位最优秀的航天员进入太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六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27
神舟六号飞船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在轨时间:115.5小时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分享
神舟六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2

着陆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轨道高度: 343千米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2005年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2005年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神舟六号任务徽章
第2个回答  2020-03-01
有神舟六号,神舟六号飞船为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绕地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并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4:33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降落场。

飞船构成:

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扩展资料:

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神舟六号上天也许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但神舟六号飞船载人毕竟与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意义和风险程度均大不一样。

据有关航天专家透露,这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与2003年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是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二是由在轨运行一天变成了多天;三是两位航天员届时将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活动。

根据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特点,在飞船升空之前,有几个方面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如针对“两人”和“多天”,在对航天员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适应训练,如工作、生活习惯方面的协调以及脾气性格上的搭配等等。

神舟五号升空时最后选定由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而他的候补人选有2位。根据航天员选拔有关规定,选拔一人升空时,通过前期严格考核和挑选,飞行前的结果必须由一组三人组成的第一梯队,最后人选只能在这三人中产生。

而现在是两人升空,那就必须由六人三组组成第一梯队,再加上选拔须有备份,届时就将由12个人组成六组梯队,进行强化训练,使得挑选余地更大。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飞行前必须从第一梯队中的六人中最后确定两人,由这两位最优秀的航天员进入太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六号
第3个回答  2014-09-27
更多图片(14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在轨时间:115.5小时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分享
神舟六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2

着陆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轨道高度: 343千米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2005年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2005年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第4个回答  2014-09-27
更多图片(14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在轨时间:115.5小时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分享
神舟六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2

着陆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轨道高度: 343千米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2005年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2005年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追答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2005年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2005年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话。

2005年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