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父亲的病》中的问题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这里指绍兴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病人明明已经死了,但病家却说:“已经好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
这是为什么?那位庸医为何又开出天价药方?难道家属连人死了都分不清楚吗?
希望有心人指点一二。

第1个回答  2009-04-25
为了让庸医负责
第2个回答  2009-04-24
为什么
第3个回答  2009-04-29
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