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代社会是碎片化时代 但是我们不能碎片化地去看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当我对所有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去承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一》

很多人对人生大事什么的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呢,需要多多排除杂念,去想想内心最想要什么。但要区别有些“想要”是你的执念想要的,并不是你的内心想要的。

要命的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区分执念与真正的内心,如果这个无法区分,那么,多想想人在自然状态下是什么样的。

或许在自然与“现代人为”之间的某个中间状态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

这是一种认知取舍吧!人类获得语言和讲故事的能力就必须舍弃一些“真相”,越是靠语言思考的人越容易被语言操纵,要有很大的智慧才能不偏离内心或者说是自然。如果说语言筑成一个故事的世界,那么人就很难同时一边做梦一边清醒。不过我觉得演化还是平衡的,总有人不那么依赖语言思考。

“让一个人明白他自己上到受骗了,比骗他还难。是这样吗?”

《三》

许多时候高人表达善意的方式,就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听不听得懂,真的是全靠修行了。所以说,段位相差太多的社交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除非手把手教,否则就算人家大发慈悲给你指出金矿的位置,你也茫然不知所云,还以为他拉着你看风景呢。

《四》

语言这个东西,一开始我们练习把短话说长,这是技术;后来发现,说多了也不代表效果就好,于是变成了追求把长话说短,说到点子上,说到心坎里。

练习说话,其实在于练心。不论长话短说还是短话长说,都要由心而发,技巧只是自然而然的附属品。有人说话慢,有人说话快,没有哪一个更好一点(有人说要慢点说会更好)。如果心没有调整好,不论说得快慢,效果都不会好,强上技巧也会显得突兀、僵硬,更难看。

所谓的渐入佳境,指的是你的心里变得光明。

《五》

你可以把人看作是一种高级智能程序,虽然处理能力很强,但是带宽(精力)也是有限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千头万绪,怎么才能减少精力的损耗呢?

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心智自动运行,不再损耗你的注意力和精力。

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说的:“快思考”,让一些事情成为下意识的本能,就不需要下意识的控制,也就不会再消耗脑力了。

《六》

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要像打磨一件作品一样打磨自己,终其一生。

所以,只管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减少对结果的幻想,这样的进步才更加高效。

《七》

当一个人足够经常地不去做自己打算做的事情时,他才活着。诀窍就在于,为了不执行而去做正确的计划。

遵从自己的人与服从他人的人一样,会有窒息感。只有朝三暮四之人,也就是那种向自己下达命令却又逃避任务的人们,才不会感到窒息。

有时,在特殊情况下,窒息是对的。呼吸不会被凝练成结论。

《八》

我是无神论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其他宗教的尊重。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佛教的金刚经我都读,我和这些宗教领袖过年过节都会聚会、交换意见。

作为无神论者,宗教也应了解一点,我每年都要去一个宗教场所...

《九》

阿加莎-克里斯蒂写过一篇侦探小说,读者要读到最后才能发现,叙事者本人就是凶手。

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令人沮丧,因为它像极了现实本身。小说里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及其生活的谋杀凶手;一切都是真的,一切都在所难免,一切都无法挽回。然而每个人又都是自己作品的主角。这不啻于一种惨淡的慰藉。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那就是所有关系都是可以结束的,任何人离开你、你离开任何人都是OK的。

持续分享读书笔记和优质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价值。与君共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