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怎么看待结婚与不结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这可能是我们听过最多的一句老话。

近年来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的现象,其实是 社会 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

年少的时候应该积极求学奋进,三十岁左右就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履行繁衍生息的任务,然后到老年应该在家带孙子孙女,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这一步步都被家庭以及是 社会 安排的平平坦坦。

事实上这也是 社会 每一代大部分人真实写照,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人生不好,而且根据事实看来真的是这样,但是越来越多的青年男性,青年女性都不怎么认可这种观念,大部分年轻人都活出自我坚持不婚主义,丁克思想,他们反感相亲,以至于现在的国内人口出生率属于一个低的不能低的一个水平。

从女性角度来看:

当“贫贱夫妻百事哀”

“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散沙”

“扶贫式婚姻”

“妈宝男”

“凤凰男”成为幸存者时。

“面包”和“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会被千百倍放大,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种种,更是让女性对步入婚姻产生了恐惧或是提高了要求、门槛。

当“有面包的感情破裂现象”成为幸存者时,我们会被潜移默化灌输一种思想“有物质保障的婚姻也不一定长久”,例如众多被看好明星的婚姻破裂现象。

这时候,我们再仔细思考“女孩子长大之后是没有家的”这句话,你会发现,女性在人生旅途中,父母终究有一天会离开你,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远走他乡,而最终陪伴你的必定是你的另一半。

因此女性对婚姻的抉择会愈加慎重(身处异乡的慎重度会更高),进而“三观一致”的重要性也会被千百倍放大。

从男性角度看:

步入婚姻意味着需要放弃一定的自由和生活质量,要承担起家庭主心骨的责任了,不能再随心所欲地玩,需要养家糊口、承担“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支出”等。

我们通常会见到这么一种现象,成家后有担当的男人在开车回到家后,总喜欢在车里面坐几分钟,因为这几分钟才是真正属于他的。

白天在单位,他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晚上回到家,他需要扮演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角色,心中的苦不愿向家人倾诉,怕传递负面情绪,所以他活得很累,正如电视剧中《我是余欢水》中余欢水的写照。

这部剧拍的很真实,给很多中年男人一种“边看剧边照镜子”的错觉,余欢水身上的那些标签,比如老实人、社畜、房贷、中年危机、家庭压力等,怎么看怎么觉得熟悉,憋屈、无助、认怂,这几个词基本概括了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余欢水。

这个时候,“面包”、“三观一致”的重要性同样会被千百倍放大,男性也同样开始“恐婚”、“不婚”。

从男性婚姻观来看,他们其实更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与时俱进的“娶妻娶贤”,懂得欣赏他、体谅他、陪他一起玩、一起疯,而不再是恋爱阶段的“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

这个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男性与女性一样,都提高了对婚姻的要求和门槛,对婚姻的选择更慎重了。

这并不是 社会 怎么看,而是 社会 促成了这样的发展。

在老一辈人严重,一个人如果在适婚的年龄还没结婚,那么这个人是有“问题”的。那么他必然会受到来自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说三道四”。

而现在不结婚和结婚在年轻人眼中已经“云淡风轻”许多。如果已经结婚,那么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内心所爱(很多人是不是所爱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不结婚,也许会有来自父母的压力,但是在同龄人眼中会觉得很正常,没有找到自己想结婚的对象,单身又何妨,人生苦短,该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