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如下几条:主线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逐步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社会的彻底解放的历程。与之相伴随的线索还有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程(包括政治侵略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2、西学东渐的历程(必须指出的是要注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以上历程中就包含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逐步近代化的历程。
概括说,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是一部开眼看世界、探索求真、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牺牲的历史,它为国家赢得了独立解放,为现代的和平繁荣奠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应该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
1.“两个过程论”。
2.“三次革命 *** 说”。
3.“两种趋向论”。
4.“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
5.“两个任务论”。
6.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
7.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论”。
百度文库有详细论断,在这里::wenku.baidu./view/b57559d97f1922791688e86a.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1840鸦片战争开始,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军阀割据,中华民国建立推翻封建帝制,抗日运动,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成立

反侵略反封建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和战问题

该和不和,八国联军进北京。该战不战,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不败而败,抗日战争。亡国灭种啊。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尊孔行为

袁世凯时期的“尊孔复古”只是为他复辟称帝寻找借口,是利用传统文化中不适合时代的部分瞎搞,对待孔子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的改良与变革 论文

我不能帮你写,我只提供几个思路:
1、中国近代史上所有的改良和变革都是对近代中国未来发展的探索,都是救亡图存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肯定;
2、每次探索都以失败告终,客观上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的制约,主观上因为改良与变革的领导阶级性质,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不能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
3、中国 ***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惟一的成功,因为它代表了最先进的阶级,联合了最广大的群众,拥有正确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与路线。
故而,中国经过多次探索,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和改良

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推行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之后的清末新政在近代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激进派推行的新文化运动,撼动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一些障碍,为中国 *** 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最后,由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中国 ***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工农联盟,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走人民战争路线,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

看了楼上的书你就明白了,改良都是辣鸡,革命才是正途,所以现在改革开放。。。。。。门口有人抄水表,我先出去看一下

你如何看待中国的近代史?

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次年八月,清 *** 在英国的胁迫下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与西方强国的矛盾,由暗地转为公开,由商业矛盾转为全面矛盾、由小的矛盾转为重要矛盾。这是一个弱而大,已经腐朽的封建大国,与一个正处在上升趋势的强大的资本主义帝国的力量对比发展的必然。这场战争使西方列强看清了表面似乎强大的封建中国的弱点,战争的血腥引来了殖民主义者 的贪欲的膨胀。他们用武力为商业的发展开拓道路,用文化的侵入为他们的胜利提供精神的保证。一幅殖民中国的历史画卷就由此而展开了。在后几十年,几乎每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包括新出现的资本主义强国如日本,都进入中国,开始实现他们的殖民梦想。然而中国并没有完全沦为全面的殖民地,这倒不是强国们的良心所致。究其来有这样几个原因:(1)列强之间互相争夺,任何一个单独的资本主义强国没有实力独立吞并中国,同时谁也不想放弃,出现了互相争夺的局面。如日俄战争,就是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另外两个国家的战争。(2)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特别是新旧帝国主义的实力发生变化引起了内部矛盾,如德国对欧洲国家的矛盾,日本对欧美国家的矛盾。众强之争是造成中国的半殖民的重要原因之一。(3)中国人民的反抗。有着几千封建文明、心理上一直自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强大国家的中国社会主要阶层,如官僚、士、农、商等社会群体在心理上,尽管他们既没有接受失败的事实,又没有作好学习与追赶资本主义的准备。但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具有传统反抗精神有中国人民,大多数人本能地选择了反抗道路。封建文化、民族传统是中国人民选择反抗道路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在力量方面,由于中国绝大多数人对西方列强的实力不了解,加之中国在邻国中的长期历史霸主地位,使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中国的强大,这是他们局限于反抗的力量基础。当然,他们没有想到,也无法想到与他们对抗的是一种不同的文明,这种文明是他们没有办法用封建文明来战胜的。当时的中国人在反抗西方列强中,出现了西方人认为很可笑的、愚昧的东西,如“刀枪不入”的神功,用妇人的衣物阻挡子弹等荒诞行为。这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一点也不可笑,这些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产物,这也正是中国的败因之一。但是,这些不能是否认他们反抗的正义的根据。我们要承认的是战争毕竟比其它任何空洞的说教,更能教育和促进一个民族国家的奋斗精神。中国人民一方面反抗西方列强的殖民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学习、引进。这种既斗争又学习,既学习又有斗争,相互交错形成中国近代史的又一个侧面。我们要告诉人们的是:文明与文明的交流,并不象一些书斋里的先生们所自认为的那样温文尔雅,实际的交流是十分复杂的、动态的、客观的,是矛盾的不断展开和不断解决,这或是书斋先生们所不能理解的多余---历史的阑尾。 中国近代对外反抗战争,基本上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某些人以为这些反抗是不必要的(就象主动打官司打输了的人,后悔不该打官司一样),为什么这些某些人认为不必要的反抗实际产生了呢?书斋里的先生们是不喜欢作这样的实际研究,他们沉浸在对历史的遐想中,通过想象力来解决这些历史的迷团。对于不反抗,全面接受列强的条件会产生什么了的历史后果?这本来是反历史的观点,无可讨论。但是,这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中国仍然有一些市场,对此作一些想象对某些人有教育意义,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正好历史上有这样的例子,如印度就全面接受了英国的统治,统治的结果,先进的英国给落后的印度带来了什么?大家可以认真作出自己的对比研究。一个肯定的结论:即英国没有给印度带来强大,反而在临走之前分裂了印度,造成了南亚次大陆的长期战争。我们要问,是什么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是对西方先进文明的拒绝?还是对自己利益的本能保护?如果是前者,拒绝先进文明,本身是自绝发展之路,这与历史上中国人民学习和引进西方文明的具体史实,如洋务运动相抵触。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后者,虽然列强强迫清 *** 接受了不平等条约,但是普通中国人和许多士族、官员们没有从心里接受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他们违背和实际拒绝不平等条约的行为应视为一种反抗形式。列强将不平等条约作为对中国征服的一种标志是必然要严格执行的。每一次拒绝行为会引来新的战争,新的战争产生新的更不平等的条约。到这时,弱者已经没有了任何实力维护自己的道义,反抗好,不反抗也好,都不影响征服的继续进行。一些书斋先生们不能理解这种坏结果的反抗,而这恰恰是列强要做到,他们正要通过这样的反复报复彻底消灭中国人的反抗。然而中国人反抗了,这种反抗也是列强所预料到的,正是这种反抗延缓了列强的殖民化进程,加速了清王朝的内部矛盾集中,最终摧毁了这个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意义就是失败,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已经不能够在封建王朝中继续生存了,封建文化已经彻底破产,我们必须迎接新的文明的到来,必须打破封建王朝,建立新型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这些反抗,全面接受不平等条约,中国殖民地就必然,我们必须接受列强对中国人的安排,这不仅是中国的耻辱,也是人类文明的耻辱。作为人类不光彩的一面,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了,人类的文明已经进步到世界各国共同进步的新阶段,一些殖民时代有遗老遗少们拒绝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对抗,他们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