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最近读了一篇涉及语文课本西化的文章,

不仅忆起学过的语文课文,

每每下雨时节走在路上总会想自己会不会逢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雨后积水的水洼也能像死水一样有不一样的描述方式。

以下是两首原诗和赏析↓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①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词鉴赏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 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

不如多扔些 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 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 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 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作品鉴赏

创作于1925年的《死水》,是一首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彻底不妥协的战歌。

诗人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令他痛心与失望。炽烈的情感被冷酷的社会现实凝固,而构起诗人脑海中的“死水”形象。“死水”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沤得发绿,没有活力,绝望呆滞。通过这一沟“死水”倾泻了诗人迸发出的愤怒与痛苦。诗歌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旧社会的诅咒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宣泄,而是狠狠的揭露与批判。“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与“死水酵成一沟绿酒”等诗句正是诗人用以再现令人恶心的社会本质,所谓是入木三分!

《死水》的笔触是辛辣而细腻的。

首先,多用反语,即运用绮丽、鲜亮的词语表达诗人极度的憎恨,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蒸出些云霞”等等,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勾勒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与之绝裂的态度。

其次,作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诗人竭力身体力行。纵观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隔行押韵,每节各押一韵,体式严整,朗读上口,富于韵味。

以艳丽鲜明的语言、严密和谐的韵律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增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这正是诗人的 匠心之处。

文章参考链接:搜狗百科

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65533&fromTitle=%E9%9B%A8%E5%B7%B7雨巷

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01028185&fromTitle=%E6%AD%BB%E6%B0%B4死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