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用分享玩具”,这位妈妈的做法赞爆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萨姐出品


01


“哥哥就玩一下,我们要学会分享!”


轩轩看中了依依手里的玩具,一把从依依手里抢过,把依依急的哇哇大哭。


可奶奶却安慰道:“没关系,是我们的。等下弟弟就还给你!你是姐姐,不能这么小气的!”


依依停止了抽泣,可眼睛紧紧盯着轩轩手里的玩具,轩轩跑到哪,她的眼睛就跟到哪。


想起自己小时候胆子特别小,奶奶带着出去玩,玩具总是被别的小朋友拿去。


奶奶总是说“要跟小朋友分享”,然后把她手里紧紧拽着的玩具抢过去,给其他小朋友玩。


留下自己孤独地站在奶奶身旁,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说不出的滋味。


谁说任何东西都要跟别人分享?自己都未曾拥有过,没有享,怎么分?


对孩子来说,只有先享受,才能将快乐分给别人。


分享是一种美德,我希望孩子学会分享,更希望孩子能真正享受与人分享的乐趣。


教孩子学会分享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和勇气。


02

想教孩子分

先让孩子享


很多孩子并没有接受过“分享”教育,就被家长强迫着“分享”了。


“你是大的,要让小的;


你有这么多玩具,给一个别人没关系嘛;


那么小气,小朋友都跟你玩了。”


家长担心孩子不会分享,长大了就会变得自私,这真是无稽之谈。


只有体会过爱和自由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担心失去。


从2岁半到3岁开始,孩子逐渐产生私有意识。明确指明“这是我的”,标志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强调“我的”,我手里的东西是我的,我看见的东西是我的,总之全是“我的”。


尹建莉老师指出,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儿童发展出物权意识,他们对属于“我的东西”有强烈的支配欲,好像自己就是这些玩具们的国王。


想要孩子能分享他们的“财产”,就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物权意识。


其实,独占-交换-分享,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过程。


强行要孩子分享,就像要求还没有学会走路孩子练习跑步一样,本末倒置。


想教孩子分,请先让孩子享。


让孩子体会到满满的快乐,他自会想将快乐分点给别人。


03

强迫分享的孩子,

不安全感伴随一生


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强迫孩子分享,反而可能把孩子推向自私的边缘。


因为他在被逼迫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东西随时可能被别人夺走,会更加抵触分享,甚至会把玩具“藏”起来。


长大后也可能会变得斤斤计较,无法忍受别人的越界。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我觉得我特别小气,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爱惜,不愿意借给别人,这怎么办?感觉再也交不到朋友了


网友分析指出:这种行为,并不是小气,而是对物质 过度谨慎


对外物的谨慎,一是源于个性的谨小慎微,再就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因为自己可掌控的生活太小了,所以对每一件所有物都爱若至宝。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体会不到掌控感,他就会对一切哪怕再细小的事物都感到没有安全感,想要牢牢抓住。


除了对物质过度谨慎,强迫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可能会降低他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失去爱自己的能力。


《爱的教育》中说:“一味地迎合别人的需求,不懂拒绝的孩子,长大可能会成为一个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人。”


我的朋友桃子,就是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


明明自己没时间,别人叫她帮忙接孩子,她宁愿让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哭,也要先帮邻居把孩子接回来;


明明自己的儿子还要坐宝宝椅,同事过来吃饭想借回去,她却不好意思拒绝;


明明自己周末要带儿子上兴趣班,同事想去 旅游 叫她帮忙值班,她却只能苦笑着答应。


桃子常常害怕自己说出“不”字,就会给别人留下不友善的印象。


宁愿委屈自己,也得迎合别人。


04

教孩子学会分享,

也要教孩子学会守护


比起一味地取悦别人,我们更需要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孩子。


国外有一个妈妈Alanya,带着儿子Carso到公园玩。一到公园就有至少6个男孩围上来,要儿子Carso分享他的玩具。


儿子被突如其来的包围吓得不知所措,明显感到难以忍受,紧紧地把玩具抱在胸前。


他转头看着妈妈。


Alanya没有强迫儿子要分享,而是鼓励儿子表达自己:“你可以跟他们说‘不’。”


Carson拒绝后,那些男孩子们马上跑来找Alanya告状,说他不愿意分享玩具,其他家长也报以厌恶的眼神。


但是,Alanya认为,比起那些小时候没有学会分享的孩子,她更了解那些不懂得说不的人,或是不懂得划清界限的人,或不懂得为自己着想的人。



比起强迫孩子分享,她更懂得尊重和发展孩子的独立意识。


学会说“不”,是孩子迈向独立的重要一步。


我们除了教孩子学会分享,也要教孩子学会守护。


首先,要尊重并捍卫孩子的权利


作为家长,遇到别的孩子提出的要求,会不好意思拒绝。因为我们心里会想,如果我的孩子在外面遇到类似的情况,多希望对方也能迁就他、满足他。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一 社会 规则:我们并非或者有人要求某件东西,你就得放弃的世界。


所以,我们也要做好和孩子一起体验被拒绝的难过和伤心,告诉孩子:“别人没有义务满足你的要求。同样,我们也没有义务满足别人的任何要求。”


当孩子被拒绝的时候,他能理解别人的难处;


当拒绝别人的时候,他能有说“不”的勇气。


其次,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理解分享的含义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故意向孩子索要手中的食物,孩子递过来的时候,却说不要。


这其实在给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分享”信息:你不需要真的给。


或者孩子当时不愿意分享,大人就会冷嘲热讽:“真小气,不给就不跟你玩。”“要和大家分享。”


这也是给他们传递一个错误的“分享”信息:分享的过程一点也不快乐。


其实,当孩子分享的时候,妈妈要大方地接过去,感谢孩子的分享,并和孩子一起体验这个食物:“哇,真的好甜啊!谢谢宝宝,妈妈真开心!”


如此,孩子从对方的开心体会到分享的乐趣。


分享的意义,就是我有一个快乐,当我分出去的时候,我能够得到成倍的快乐!


最后,和孩子一起去享受人生的各种滋味吧。


和孩子一起去体验快乐、体验忧伤;


和孩子一起去看这千千世界、芸芸众生;


告诉他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同的人,也有很多不同的事,


而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