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安妮宝贝《莲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本书通篇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来描述一个故事,文字细软,所有人物的语言都是一种味道。

故事从善生和庆昭拉萨相遇开始,讲述了善生经历了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生活后,带着对自由与信仰的渴望,决定放下一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找寻自己的老友内河。在拉萨的一个小旅馆里遇到一位身患重病,来到高原面对死亡的年轻女作家庆昭,因为机缘巧合,二人决定一同踏上找寻内河的路途。一路上善生都在对庆昭讲述着他与内河的过往,历经千辛万苦,善生与庆昭终于到达了墨脱,然而等到的是内河。

纪善生,那个厌倦了都市争名夺利生活的江南俊秀的男主,为了探索生命的意义,也为了践行对儿时唯一玩伴苏内河的承诺,只身前往西藏,与患病的单身都市女子庆昭邂逅,两人一起搭伴行走墨脱线。

在险象丛生的墨脱线上,一边是自然美景一边是命悬一线的悬崖峭壁,在这样的境况下,让人在放下一些的同时,也开始接受一些无法接受的事实。比如残缺,比如绝症。

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吧,所以总在寻寻觅觅。人生就是不断的失去找回又失去、撕裂愈合再撕裂,一次次在互相的折磨与被折磨中锤炼自己、找回完整的自己。幸运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莲花圣境,可以去追寻。

内河的热烈决绝,如同飞蛾扑火般壮烈的少年时光使她经历了巨大的伤痛而变得内敛成熟,看得见的虚浮繁华。寻找真实的自己不曾退却。善生在面对巨大伤口的隐忍不发,企图退缩至一个安全可以栖息之地,却终将自己逼至绝望的无人之地。庆昭与人疏离与世淡泊,在穿越墨脱的旅途中遭遇了他人的故事,不论进退皆为生死两茫茫后迸发出的生机让她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的生存方式,

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他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予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

善生、内河和庆昭,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他们都做过彼此间的摆渡人,也都绚烂的盛开过。

人一旦摆脱掉世俗的形式感和虚荣心,就是那朵盛开的莲花。

善生用来填补自己的是理性和意志,而内河需要感情和生命的真实性。她对生活的要求简单,只需要保全自由,来去自如。住着别人的房子,睡别人睡过的床。但那又如何。人们本来不过也就是来此过路。什么都不会带走。

一段异乎寻常的艰难跋涉,穿越了时空,也穿越了生死。结果真的不重要,所有的意义在脚下已经完成。我们谁都有损伤,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治愈。纪善生,一直在后退,直到退无可退,不知所踪。如果苏内河的引诱成功,那么结局是不是会有些许不同。苏内河,天真热烈的女子,义无反顾,我行我素,她已然接近盛开,只需要再多一点光明。庆昭,经历过诸多磨难,心已无垢,灿然盛放,浮动暗香。

生命就是这样充满幻觉。始终有希望。也始终无望。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两岸,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大脑皮层里存留的记忆依旧数据分明,没有差错。即使彼此的路途交汇之后也是各有终点。

每个人心底都有个秘密,有可能至死都不会有人知道。内河,是善生的痛。善生,是内河的镜子。庆昭,是善生和内河过往的见证。莲花,清冷洁净,不妖不艳,哪怕脚下的湖水浑浊不堪,昂起的头永远高洁。

墨脱,隐秘的莲花,盛开在遥远的雅鲁藏布江畔,也盛开在我们的心里。

内河,善生,庆昭,不过是一个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人总是需要在不同人的眼中更好的看清自己,也更容易被远离自己的人和生活吸引,人之常情。他从单一的盲从的没有希望的自己,被她五彩斑斓挣脱束缚的倔强无畏和自由征服,相互索取,相互给予,相互影响。不爱自己何以爱人,只爱自己又何以爱人。感情总需要寄托和安放。

写作中想象力是锦上添花,更需要与作者个人经历的完美融合。本书如放电影般的插叙闪回,时空交错,对细节的描述,勾起远行的向往。遥远的地方,虔诚的信仰,纯净的生活,简单的欲望。

安妮宝贝的文字充满着浓郁的悲伤,也如之前读到的《彼岸花》。从优美文字组合下构建的神秘境地再到剧情的发展,最后到人物内心深处追寻的事物。

《莲花》是一场奔赴墨脱的旅行,一次年少承诺的兑现。从踏上旅途的开始就奠定了无望追寻的基调,但他必须抵达,否则内心的空洞的将会连他一同吞噬。结局注定是遗憾,是悲伤,是压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