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形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读《论语》感悟(七)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书中译文:

      孔子评论季氏说:“周天子的八佾舞蹈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跳,连这样的事情他都忍心去做,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忍心去做的?”

我的感悟:

      这应该是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现象的一声怒吼!

      这是《论语》第三篇的开篇。一开篇,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浩然正气的大丈夫。

      要理解“八佾舞于庭”,我得先介绍一下当时的礼乐制度。孔子所处的时代奏乐舞蹈是一种礼仪,在仪式乐舞中“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级别规定天子使用八佾,也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的方块队;诸侯使用六佾,也就是六行,六八四十八人的;大夫用四佾,也就是四行,三十二人的。季氏是鲁国贵族,“三桓”之一,把持鲁国朝政,有权有势,地位是大夫,应该用四佾,但在家里搞祭祀活动时却用了八佾,八八六十四个人共同起舞,整齐、壮观、气势恢宏。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认为季氏僭越了礼节,是绝不能容忍的,所以,拍案而起,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怒吼:“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说:连这样的事情他都忍心去做,那还有什么事是他不忍心去做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我们都听说过,甚至在生气的时候也说过,我们理解的是:气死我了,我再也不能忍了,再这么忍下去,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看来我们都用错了。)

      听孔子这样说话,你可不要以为他是个暴脾气。孔子的学生子贡这样评价老师:“夫子温良恭俭让。”子夏的评价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是说远看孔子,庄严肃穆的样子,觉得不好接近,但是你走近他和他聊天,发现他挺温和的。还有学生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温和又威严,但不“猛”,也就是说不咄咄逼人,行为举止谦恭得体,让别人一看就觉得他安稳、安详,所以,无论喜欢他的人还是不喜欢他的人,都对他恭恭敬敬,不敢对他造次,前文孔子骂过的季氏还请他出来为官谋政呢。

      《论语》“乡党篇”这样介绍:“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孔子在家乡人面前,老老实实,不善言辞,看起来像嘴笨笨的。他一旦到了正式的工作场合,就表现得能言善辩,但说话谨慎,注意分寸。还有一段话这样介绍孔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如也。”孔子对下属侃侃而谈,轻松愉快、慢条斯理;对上级领导,是和和气气、恭恭敬敬。

      《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妇孺皆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普遍认为这是孔子对女性的歧视。但仔细琢磨“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我认为这是孔子最可爱之处。孔子在家里,碰到小儿撒欢,妻子无理取闹,他宽容善待,而又无可奈何,像他那样的谦谦君子发出这种千古名叹岂不合情合理?

      我认为孔子也是一个很浪漫的人。《论语》里面有很多的篇章,是很有诗意的。例如,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你看他讲的是政治,他把政治讲的这么美。就像夜晚的北斗七星,居其所,众星拱之。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浩瀚星空,呈现的是一种秩序之美。那么人间的政治不也是需要这样的一种和谐的政治之美吗?孔子不是用一种非常抽象的、枯燥的语言谈政治,而是用诗意的语言来谈政治。可见孔子既温柔也浪漫。

      总之,孔子在家人面前温暖、柔和;在乡亲、长者面前恭敬,不吹牛显白;在下属面前不端着,平易近人;在该庄重的时候能够庄重,该谦逊的时候谦逊,但不失个人人格。

      孔子也是一个威风凛凛、浩然大义的真英雄。当时齐国经常欺负鲁国,他们设置了一个圈套,约鲁君来会盟,历史上叫“夹谷之会”。然后齐国的大臣给齐君出主意,说咱们找一些野人在周围跑,然后吓唬他们,感觉要杀掉鲁公的样子,让鲁公害怕,从而答应咱们很多条款。后来孔子陪鲁公去了,当那个野人开始出现的时候,孔子大吼一声挡住鲁公,并走到齐君面前,大声地斥责齐君,用仁义礼智信的浩然之词大骂齐君,驳得齐君理屈词穷,觉得孔子说的颇有道理。这次会盟结束后,齐人为孔子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归还了侵占鲁国的三个县,并且两国结盟,争取了一段时间的边境和平。这件事情让当时各国看到了一个针锋相对、不卑不亢、大义凛然的英雄孔夫子形象。

      此时此刻,一个正直、勇敢、坚强、温暖、活泼、可爱的孔夫子形象是否已跃然于眼前?难怪太史公叹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这里的“乡”通“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