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末是指几点几分?

寅时末是指那个时段才算是寅时末呢?
那4点48分算是寅时中还是末呢?

寅时末:大约相当于凌晨的4点20分。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分为8刻,一刻是15分钟,每个时辰相等于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一般称时辰头为“初”、时辰尾为“末”,中间部分称为“正”,以寅时为例,大致三点四十分以前称“寅时初”或“寅时初刻”、三点四十分至四点二十分称“寅时正”、四点二十分至五点称“寅时末”或“寅时末刻”。

扩展资料:

类似的时辰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4、【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5、【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6、【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7、【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8、【申时】晡时,又名日晡、夕食等:(15时至17时)。

9、【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0、【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1、【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古人夜间计时的方法

1、“漏刻”计时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

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

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人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不过这种方法一般是皇室和贵族才用的。也是朝廷为了研究和使用“黄历”历法而必备的设施。

2、“动物报时”

“鸡鸣”是最古老的晚上确定时间的方法,在农村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根据土“公鸡打鸣”(而不是杂交鸡和养殖场的鸡)的晚上打鸣规律性而确定晚上时间的。

一般有“鸡叫三遍”之说,鸡正半夜是不叫的,过了半夜多一点鸡叫表示子时三更,第二遍寅时四更,第三遍则天要明了——辰时五更。“夜有五更”就是这样来的。

3、“星象定时”

这种方法比用动物报时的方法更加古老,它是根据月亮和星星的晚上位置变化来确定晚上时间阶段的。根据月亮有“初一升初二长,初三初四见月亮”“二十八九月亮一扭”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由“十五月中天”,“二十二三,月亮落在正南”等计算夜间时间,到了冬天还有“参落正南”——半夜之说(参指三星)。

另外,根据北斗星在每个季节的晚上转动位置则更是古代晚上报时和研究四季的重要方法。北斗星在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的黄昏6点和早6点位置和晚上12点的位置——卯时、申时和子时是十分准确的,北斗七星正好在正东西和正南北方位。

夜行的人们经常根据季节看北斗七星的位置判断夜间的时辰应该是什么时间,所以古人有“斗转星移”一整套夜观天象之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十二时辰制

-凤凰网-古代没有钟表,夜晚是如何计算时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寅时末是指凌晨四点四十五到五点之间,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时段是寅时末。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

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有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

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扩展资料: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凌晨 3 时整至凌晨 5 时整)。

老虎在此时最猛。古代中国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

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

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

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参考资料:寅时-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两个小时一个时辰。 寅时末时,大约相当于4点20分。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扩展资料:

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古代中国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参考资料寅时-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两个小时一个时辰。 寅时末时,大约相当于4点20分。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4-09
4点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