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西塘(新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炊烟袅袅芡实香,

青瓦蒙蒙问月光。

巷径回音追客步,

石桥曲影探船舱。

评弹数阕江南韵,

吴语一声嘉善腔。

团扇半遮说往事,

何人寻梦访西塘?

注:

西塘古镇隶属浙江嘉善县,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古名斜塘,平川,春秋初属吴后属越,战国归于楚。

附录:关于《西塘》的评论与对话

杨兄又来佳作了。

但又岂止是佳作,分明就像是唐诗再现,不朽之作也!

刚看到杨兄的作品,就有一种冲动想要高调赞美一番,但一时怕惊扰了大家欣赏的雅兴,所以,耐住性子等了一周,这才开始释怀!

三首诗颇有唐诗的韵味。然而,《七律西塘》,我最为喜欢。我想如果把这首诗假借李白之名抄好放到一古墓之中,待过些时候再把它取出来,可能没有人会怀疑这不是李白的诗。

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诗,《七律·西塘》。

炊烟袅袅芡实香,青瓦蒙蒙问月光。

这看起来像是天地之间的问话。你们看,在人间,炊烟袅袅,鸡斗米好香啊,借着青瓦问上天,仙人们你们可闻到?这句“青瓦蒙蒙问月光”非常浪漫,很优美。苏轼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问”,苏轼看起来很豪迈。杨兄这儿,也用一“问”,用青瓦来问月光,撇开自身,更加含蓄,其心思慎密,构思十分的巧妙,是传神之笔!

巷径回音追客步,溪桥曲影探船舱。

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人家。游人在其中自然是怡然自乐,而更有流连之处的,是紧接着的下一句了。

评弹一曲江南韵,吴语数声嘉善腔。

在这儿,江南韵味更浓了,客人也是更多的冲着这儿的小曲儿而来,冲着这儿漂亮的很嗲里嗲气的姑娘而来。在这儿,你可以感觉到,清音缭绕,犹如天籁之音。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绝色天香,这儿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刚开头的一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青瓦蒙蒙问月光“了。这是人间不肯向天上认输,因为,我们也有像仙境一样优美的地方。

紧接着的,就点明了主题,我们来看最后一句。

团扇半遮说往事,何人寻梦访西塘。

诗人在这儿说了,是有人在半遮半掩的说着往事呢,诗人也要梦中去寻访的,那仙人般居住的地方,原来就是西塘啊!

整首诗,语言之优美,简直就像是天语。这首诗很有唐诗的风韵,更有李白诗的味道,像“青瓦蒙蒙问月光”就十分的典雅,很值得玩味。读此诗,每读一次就有一种新的感受,很愉悦!

最后,借用时髦语说一下,杨兄,在这新春来临之际你奉献的诗作,真是给力!

神马皆浮云,我们可以好好想象想象了!

——卡兵2011年2月5日,周六,下午2:34

卡兵:

你好。受到你的肯定与赞誉是非常高兴的,尤其是在新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的诗作没有那么好,但是你的评论让它增色不少,更重要的,是你的评论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与勇气。

你的文学素养与才华很高,以前我就有过评论,那是我真实的感受。

关于《西塘》,想作一点背景补充:年轻时曾在无锡生活过四年,尤其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水翼快艇的项目组,艇在苏州生产,所以就常常光顾那里,工作之余,在走遍了苏州所有的园林后,开始在大街小巷溜达,所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风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西塘、周庄还是同里,其韵味的本质是一样的。

同事请我指点她的诗作,我第一反映是应该写成七律,而不是打油诗。同事尚不懂格律,因而便自行操刀了。她的诗给了我启发,但写的却是我自己的记忆。

特别是“巷径回音追客步,溪桥曲影探船舱”一联,完全是自己的经历。年轻时穷,为了使皮鞋能穿得久一些,每每买了鞋后便钉上铁的鞋掌,穿这样的鞋子走在江南小巷的石径上,那足音真的就是紧紧地在“追”你了。也因为曾乘过摇鲁小船,从桥下穿过,那桥的影子落在船上,弯曲一闪,不知怎么仍在脑海里流连。

同事不懂我的经历,很是诧异,问怎么可以随手就来?如果“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新词”一定没有了韵味。

——作者2011年2月6日周日上午6:4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