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微尘纷坠心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万千微尘纷坠心田》是本小书,但好看。

它的好看一在外形,封皮是冷冰川的刻墨作品《万卷如雪》,意象现实一个不缺,兼有书名斜坠如轻风细雨,艺术感拉满。二在内容,先不说《读库》出品必为精品,作者张秋子(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以一个长年剖析文学小说为立身之本的大学教师身份,展现了她工匠的眼光和力道,带领我们开启一段不一样的读书之旅。

全书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其中“上篇”七个,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有渐上层楼之感,探讨了小说阅读的几个层次:赏景—沉浸—探寻—评价—研究。与此对应着的阅读形式也随事就迁为:走马观花—细读—反复读—模仿抄写—延伸拓展。虽然在我的心目中,小说如大海般深沉浩瀚静水流琛,但大多停留在情节的初级阶段,只能体验到因故事的起浮跌宕带来的刺激感,很少做进一步的思考,更遑论作品中的万千心思,以及融入的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就如作者所言:“ 当没有个人感受力渗入文本时,读到的都是无关的、外在的情节、修辞和思考,这是普通读者读文学作品时的常态,只读到了刺激感官的情节。 ”而要想进一步了解到伟大作品的妙处,非要细读反复读不可,不断训练自我感受力向内挖掘,在文本中探寻,找到自我,构建自我,与作者互动勾连,完成照见自我的体验。

文学批评作为最接近于文学创造的活动,与文学作品相辅相生,但正如乔治·斯坦纳所言“ 文学批评应该出自对文学作品的回报之情。 ”,所以作者认为一个好的批评者至少要在 四个维度上进行证据搜集:首先是阅读一个作者的其他作品。然后是读作者的日记、访谈、回忆录、书信、手记、传记;第三是读与一位作家产生互文的其他作家的作品。第四需要贪婪地阅读,延伸到电影绘画等领域, 扩展知识范畴 。 所以,如果做不到足够的理解,那么我想还是免开尊口的好。这也是对自己能控制之事的谨慎和克制。

在上篇中,作者最后谈到两点,让人大开眼界,一是小说的物理学和经济学,二是小说的摸骨三法。小说的物理学按我的理解是文学的意象,以物理的具象来描述,呈现出一种可见的、具化的质感,算是小说的跨界。小说的经济学则是以最节省的语言实现最大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让小说从一定程度有了诗化的特征。这样深入的思考和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是我以往的阅读经验未曾发现的。摸骨三法更是脱离传统的叙事体系,摒弃以加速和快感为动力的表现方法,转而用延宕、诱骗、嵌套的手法。作者以夏目漱石的《门》展现如何使用延宕大法,表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缓慢感,赋予文本一种以慢胜快的力量。又以加缪的《局外人》为例讲述诱骗,看如何让作品抽身远离我们最普遍的经验世界,从而形成与读者之间的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纪德的《伪币制造者》深谙嵌套大法,展现如套盲盒般的大小故事是怎样如珍珠般藏在文本蚌壳的黑暗之心深处。

在“下篇”作者以6部名著作品来诠释文本细读。《谁是伪币制造者》谈论的是纪德的小说革命,《轻与重》展现了卡尔维诺的细节叙事,看《包法利的帽子》怎样用单一而准确的词汇,去网罗复杂混沌的人格,讲石墨一雄如何通过《远山淡影》表现三重世界,以及《浮士德》中的植物学诗学、炼金术与魔术、神秘学,最后是哈姆雷特的踌躇。作者在作品的引用方面很克制,她以一种缓慢的耐心,告诉我们: 芥子里也有须弥气象 。最后贴心地附上引用的作者和作品,很多都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谁是伪币制造者》的阅读。

《万千微尘纷坠心田》共一百九十九页,不厚,但对我的阅读方法和体验实现了一次智力上的冲击和愉悦,我虽不能如作者般通过细读研究来体会到文学文本如繁花般的美好,但我可以如C·S路易斯在《文艺评论的实验》所言“ 在阅读伟大文学之时,我化身为千万人,但我仍然是我自己。恰如希腊诗歌中的夜空,我以无数之眼观看,但观看之人仍是我”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