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唐代·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离别 , 抒情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处稀疏冷落的山峦,在船里向远处观赏。
从长江上游出发的时候,军乐队奏乐送行,乐声晌彻整个秋空。
大地辽阔,古城长满了野草,天上的月亮很明亮,江中的寒潮很大。
按时祭祀报答神明所降福泽,并且解渔网放生。
向哪里寄托相思之情呢?南风很大,船行驶得又很快。

创作背景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其时据《王维年谱》载: “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接下来四句“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写诗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著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维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还灵验的人。据文献记载,当时宣城已旱了五年,当地有些农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众反抗官府。民穷豪富,境遇迥异,急需一个能干的太守到来。刘禹锡作为“知南选”, 王维挑选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满信心,寄于厚望。诗人接下又说,宇文太守的到来,好像替渔夫解开乱网。事实证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条,得到人民的爱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两句“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刘禹锡作还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况,仍念念不忘。诗人自问自答:“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这里的“想思”作“想念”讲。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日 *** 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