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看中儿媳,硬抢了杨玉环,那么儿子李瑁他是如何处理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7
“脏唐臭汉”的政治意味

大唐无疑是辉煌的,但却得了一个“脏唐臭汉”的名声。这是从何说起呢?就从唐朝混乱的后宫男女关系说起,但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脏”都是有政治阴谋的。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李隆基也有开元盛世入账,但就是这两位奠定唐朝 历史 地位的帝王,都在后宫里给自己埋了一颗雷。

前有李世民的遗孀武媚娘,导致大唐一度中断。后有李隆基不务正业宠幸杨贵妃,唐朝因此由盛转衰。

武媚娘前脚是李世民老婆,后脚就成了他的儿媳妇,李治不顾伦理道德,做出这种逆伦的行径,也是有渊源可考的。

想当年,李世民为了策动玄武门之变,不也是跑到宫里状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与父亲李渊的爱妃通奸吗?所以到了李治,趁着李世民生病期间,与武媚娘勾搭成奸,也算是沿袭了祖辈的“传统”作风。

如果这种违背人伦的事情发展到李治能刹车,唐朝也不会背上一个“脏”字。问题是“传统”一旦开了闸,很容易失控。

武周归唐后,李显的皇后韦氏和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也一度有一段混乱的男女关系,武三思的用心自然是酒翁之间不在酒。

好不容易等到年轻有为的李隆基横空出世,正当唐朝还沉浸在开元盛世的大梦中时,李隆基却又开始沉沦了。这次,他也没有逃脱大唐混乱的后宫“传统”。

众所周知,李隆基这次的目标是杨玉环,但这个女子可不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述的那样“一朝选在君王侧”,她实际是李隆基从自己的儿子李瑁手里抢来的。

而李瑁甘愿接受这种人格侮辱,则与他当时所面临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故事还是先从唐玄宗截胡杨玉环开始说起。

父娶子妻的合理过渡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了,他因此而郁郁寡欢,食不知味。于是高力士就向他推荐了杨玉环,但那时的杨玉环却是自己的儿媳妇,如何以合理的名誉过渡到自己的名下,还是需要走一走流程。

杨贵妃,据《明皇杂记》载,小名玉环,出身于弘农杨氏家族,和隋朝皇室也算是远亲。祖上虽也曾显赫过,但到她父亲这一代已经没落了。

她是杨家第四个女儿,十岁时父母双亡,由叔叔杨玄璬收养。杨玄璬当时在洛阳做官,由于还没孩子,因此对杨玉环的教养十分上心。

杨玉环家族基因好,姐妹几个都长得很漂亮。杨玉环天生丽质,在唱歌跳舞方面尤其擅长。洛阳是花柳繁华之地,在这里达官贵人如过江之鲫。杨玉环也在这里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点。

开元二十二年(734)到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最后一次巡幸洛阳,忙里偷闲打算把武惠妃一对儿女的婚事给解决了。

女儿咸宜公主很快嫁给了杨洄,儿子寿王也要忙着选妃了,其标准基本和太子选妃一个级别,爱屋及乌嘛。唐玄宗宠爱武惠妃二十多年,儿子李瑁从小那就是当太子培养的,而且武惠妃为儿子谋划太子之位也很久了,所以,“太子妃”必须得万里挑一。

为什么最后选定了杨玉环,首当其冲当然是因为她的美貌,身材讨喜,特别的“丰艳”,像牡丹花一样,有雍容华贵之态。

其二,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便是武杨两家向来有通婚之好。武则天的母亲就是弘农杨氏,在武周时期,弘农杨氏也一直被高看一眼。

到了武惠妃,给女儿选的驸马也是弘农杨氏,那么给儿子李瑁自然也是弘农杨氏里挑。恰巧杨玉环便出身于弘农杨氏,再加上长得丰艳,最后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从此步入帝王家。

开元二十三年底,李瑁和杨玉环举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婚礼,那年,杨李二人都是17岁。

这对小青年夫妻,在性格上一静一动正好互补,所以婚后二人生活和谐恩爱有加,但谁也没想到五年后,他们就劳燕分飞了,因为寿王妃被皇帝公公看上了,真是岂有此理啊!!!

那年,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病逝了,那可是唐玄宗的心头肉,受宠二十多年,因此唐玄宗悲痛不已。那时已处于开元后期,唐玄宗的事业心也已消耗得差不多了,一下子又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生活伴侣,他的内心变得空聊寂寞。

为了转移自己悲伤,缓解孤寂,他只能在后宫三千佳丽中再寻找一位以寄相思,但千里挑一也没一个合适的。高力士见状,开始把选择的范围扩大,最后相中了寿王府的杨玉环。

但这事儿是否真的是高力士所为,则值得商榷,毕竟明目张胆地给皇上介绍自己的儿媳妇,这太违背人伦了。倒是《长恨歌》里有个场景的描述更有参考价值: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昌新承恩泽时。”

也就是说,唐玄宗极有可能是在骊山泡温泉时被杨玉环的美貌折服了,因为泡温泉在那时也算是皇室家族的一次集体度假。

唐玄宗也是干过大事儿的人,既然相中了杨玉环,势必要追求到底。但公公要娶儿媳妇,不论在哪个年代这都是顶级丑闻,总得想办法遮掩一下吧。

同样,还是效仿祖宗吧,唐高宗当年不是娶了太宗的妃子为妻嘛,为了遮丑,武则天当年可是当过尼姑的,这一抬果然很经典。

唐玄宗把这招演绎了一下,打算叫杨玉环去当道姑。那么总得找个理由吧,好好的寿王妃不做去当道姑,没有合适的理由,李瑁不会同意的。

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的母亲窦太后去世50周年了,他要找一位女道士去给母亲追福。于是下了一道敕文,说寿王瑁妃杨氏,素来崇道,又有孝心,自愿放弃王妃身份,去当一个女道士,为祖婆婆窦太后追福。

实际上这一敕文宣告的是,寿王李瑁与杨玉环正式离婚了。之后杨玉环被赐名“太真”,在太真观修行,不到一年时间,杨玉环便结束了她的道姑生活,正式入住皇宫,唐玄宗从此便不早朝了。

为了安抚儿子李瑁,唐玄宗给寿王又续娶了一个王妃,姓韦,也是高门大族,门当户对。从此,寿王与杨玉环的婚姻被一笔勾销,杨氏也正式被升为贵妃。

寿王李瑁的悲催人生

李瑁生母武惠妃也曾是唐玄宗心尖上的人,但武惠妃的生子之路却很坎坷,连生三胎都早早夭折,到了第四个孩子李瑁出生后,她将孩子交给了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抚养,自己不敢再带了。

李瑁长到7岁后,才从宁王身这回到父母的身边,被封为寿王。将儿子接回的武惠妃,自然将太子一事放在了心上,她也要为儿子的将来做打算。

实际上,唐玄宗在开元三年(715)就立了太子,名字叫李瑛 ,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赵丽妃。李瑛被立为太子,有两个原因:

其一,当时的王皇后没有儿子,也就是说嫡子的位置是空缺的。

其二,没有嫡子那就轮到长子了呗,巧的是玄宗的长子“面子形象”不好,因为小时候打猎被兽类抓过。

这样,李瑛才有机会当上了太子。但受宠的武惠妃一旦生了儿子,对李瑛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开元十二年,武惠妃扳倒了王皇后,开元十四年,唐玄宗提出欲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唐玄宗这一动议被大臣们否了,理由是太子已立,如果立武氏为后,那么是不是要将太子也要换掉呢!

唐玄宗也只好作罢了,武惠妃没当上皇后,但是她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于是,她又勾结李林甫,再加上女婿杨洄助力,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向李瑛开刀。

李瑛和另外两个弟弟李瑶、李琚,三人经常凑在一起说父亲玄宗的坏话,武惠妃得知后,便将此事告诉了玄宗,后果很严重。

玄宗要将李瑛这个太子给废掉,还好被当时的首席宰相张九龄救下,并以不点名的方式,委婉地批评了武惠妃,李瑛躲过了第二劫。

但是随着张九龄被贬,失去了保护伞的李瑛很快便被废了。具体原因说法不一,《旧唐书》说是武惠妃女婿向玄宗打了小报告,说还是那三个儿子聚在一起图谋不轨。《新唐书》则说,李瑛等三人中了武惠妃的圈套,带兵闯进宫了。

总之,唐玄宗这次终于废黜了太子李瑛。没过多久,李瑛等三人即被赐死,这就是著名的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

李瑛死后,这太子人选怎么也轮到李瑁了吧。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这关键时刻,武惠妃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在她死后,玄宗替她完成了一个心愿,赐给她一顶皇后凤冠。那么活着的李瑁要不要立为太子呢?唐玄宗犹豫了,他把太子之死的事件来回想了想,认为其中有诈。

所以,让李瑁当太子,他是不太情愿了。那么该立谁呢?据说最后高力士提醒了他,推长而立,就这样,最后的太子之位落到了玄宗的三儿子李亨头上。

武惠妃辛苦半生,到最后全给他人做了嫁衣赏,李瑁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因此,李瑁的人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总结一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也许在他的人生当中,唯一能够让他欣慰的有两件事:

其一,他续娶韦氏后,感情和谐,并育有二十多名子女,其中有三个儿子都被封了王爷。

其二,当年马嵬驿之变,他亲眼见证了玄宗的落魄,杨玉环被逼自缢,也算了天道有轮回,从心理上得到些许宽慰。

公元775年,李瑁去世,终年约58岁。在他去世后,唐代宗(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将他追赠为太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