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背后的精神力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1.

余华的《活着》我读过两遍,每次都是眼泪哗啦啦的,作者曾在他1993年的自序里这样写道:“写作的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这的确是一部高尚的作品,但是在“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背后,我却感受到了一种更为可贵的精神力量。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每到除夕夜,家里都要摆上一两盘鱼,妈妈端鱼上来的时候都会说:“年年有余,明年一定会更好”,那一刻我心中描绘出一幅蓝图,对来年充满了憧憬。虽然之后,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们家经济一直也没有更好一点,但是心中那种向上和充满希望的力量贯彻了我的整个童年,以至于如今,无论我走入了什么样的人生困境,始终对未来抱有期许,从不放弃。

我读《活着》这本书时间比较早,如今只记了个故事梗概,但书中福贵父亲对福贵说的 “从前我们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打动了我。

虽然徐家的牛经由福贵这个败家子的一夜豪赌,最后连鸡也没有留下,但福贵算是活明白过来了,从此脱胎换骨。

后来,福贵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苦难,亲人们都不幸先他而去,当他带着他的小外孙苦根一起生活时,也常想起父亲当年讲过的话,并一遍又一遍地讲给苦根听,我想这应该就是福贵一生努力“活着”的精神力量所在,它的名字就叫“希望”

当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哀叹福贵的命运,觉得他很可怜,觉得他至少应该抱怨一下命运,但是,他没有,在我看来,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一直在推动着他,使他超拔于逆境之上。

2.

我曾经在焱公子的公众号里看到过《幼丧父母,全身瘫痪:我为什么要用力活着?》这样一篇文章,看得我热泪盈眶。

主人公花树3岁时母亲去世,紧接着父亲去世,从小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过着贫苦的生活,更不幸的是从6岁开始,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到17岁时全身瘫痪,他全身多个关节变形,身体只剩下双臂能动,逐渐地眼睛也开始模糊直到双目完全失明,嘴巴也张不开了,全身皮下脂肪完全萎缩,180cm的个子体重只剩下90多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是被命运完全抛弃的人,后来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他先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靠着病床的横形杆,锻炼他全身唯一能动的上肢,他积极向上的状态打动了医生,经过医生的全力治疗,后来他的嘴巴可以逐渐地张开了,他很乐观地说,过段时间把牙齿也整一整、弄一弄,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吃饭说话了。

后来,他用语音和读屏软件与外界进行交流,通过微信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并加入了一项全民健身公益活动“黎明脚步”,坚持每天打电话叫醒健康人群坚持晨跑锻炼,后来,花树成为了这个活动重量级咖位的“黎明使者”。

花树因在病房,时间相对较多,常有亲戚朋友或网友找他聊心事,他便萌发出学习心理学的念头,去帮助身边的人。一次偶然机会,他加入到了一个免费心理学微训练营学习,在那个温暖、有爱、不断被赋能的环境里,他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励,提升了自信,一天内就(靠语音)完成了社群运营闯关打卡任务,紧接着被免费保送到长线的学习中,最后加入了个人成长建构师的学习队伍中,此后,他开始把这份收获和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如今的花树依然走在创造奇迹的路上……

正如作者所说,生活很可能给每个人不同程度的伤,但只要你坚持不倒下,就没有人能完全将你打倒。即便身体暂时被束缚,但你的灵魂是自由的,有毅力心向阳的人总会能找到那一点微光。

3.

我想,无论是福贵还是花树,在他们的心中,那点微光的名字,就叫做“希望”!

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高脱弗烈特舅舅说:“你得对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敬的心,……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侮辱它,妨害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了。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有耐性就是了。”

“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千仞的高岗必被爬上,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归来开放。”不管生活赋予了我们什么,像福贵和花树那样,好好活着,带着希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