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律七律诗中会有四平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五律七律诗中四平头是指文法平头,如果出现格式上的平仄平头,就是出律,那么作品不能视为格律诗,自然不能为五律七律诗。古诗中对“平头”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格式平头,一种是内容平头。

四平头(平仄平头)

格式上指前后联的前两字平仄完全相同这种就属于平头,在格律规则未完善之时,这种形式的诗也是非常多的,因为“相粘”的意义与之前相比来说出现的比较晚,即使在盛唐,这种格式的诗歌也是大量存。

后人在整理这类作品的时候,因为本身是遵守“相替”的律句来判断,联中上下句又完全遵守“相对”的特殊原则,所以把这种格式归到格律诗中的特殊格式。

律诗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出名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律诗盛行于唐宋时期,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律诗格式为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排律除了首联与尾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中国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代表诗人留下的近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主要特点为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讲究字句声韵,在用语上有严格限制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所谓“近体”是唐代人当时的移谓,遂成定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