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打了败仗,可是罪不至死,诸葛亮为何执意要把马谡斩首?

如题所述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准备就绪,带领大军伐魏。他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占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曹魏朝堂震动。魏明帝曹叡派出老将张郃出战,驰援前线,夺取马谡把守的军事要塞街亭。而诸葛亮在马谡丢失街亭后,挥泪将其斩杀。那么,诸葛亮为何非要斩杀马谡呢?个人认为诸葛亮斩杀马谡,有下面三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马谡在丢失街亭后,他还畏罪潜逃,最后被诸葛亮斩首示众。

其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为了严明军纪,“杀一儆百”。诸葛亮得知上庸孟达被司马懿擒杀后,认为必须占据军事要塞街亭,于是他询问众将,谁去守街亭。此时,先锋马谡自告奋勇,担当了守卫街亭的重任马谡违抗军令,没有在五道路口安营扎寨,而是在山上驻守。在马谡接令时,诸葛亮再三强调,街亭是军事重地,关系伐魏大计,让马谡按照自己的要求在五道路口安营扎寨。可是马谡来到街亭后,否定了诸葛亮的指示,认为“背山一战”更好,和韩信的“背水一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马谡并没有在五道路口安营扎寨,即使副将王平再三劝阻,也无济于事。正是由于马谡在山顶上驻扎,被张郃围困后,断去水源,导致军心大乱,最后丢失街亭。这一战,马谡没有听从王平的正确建议,轻率地改变诸葛亮的安营扎寨之法,导致大败,丢失街亭,最后第一次出祁山功亏一篑,伤亡惨重。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整顿军队,所以斩了马谡,“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其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不是将其作为替罪羊,而是给后主刘禅、蜀汉民众一个交代。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出动了约十万军队,这对于国力很弱的蜀汉来说,已经接近倾国之兵了。战争一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是胜利者,也是惨胜。可是现在的蜀汉却遭到了失败,虽然不至于大伤元气,也是铩羽而归,没有多大战果。这个失败的后果,得有人来出来负责任。诸葛亮作为领导,责任在所难免,他负的是主体责任,而马谡作为街亭主将,负的是直接责任。

因此,诸葛亮负领导责任,自请连降三级,贬为后将军,而马谡按照律法,根据他立的军令状,应该斩首。诸葛亮这样处罚,不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根据律法,处罚自己和马谡的。他的目的在于给后主刘禅和蜀汉臣民一个交代,填平他们胸中的怒火。其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畏罪而逃。据《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记载,“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街亭之战后,触犯军令的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马谡的好朋友长史向朗庇护了他,知情不报,最后被查出来。向朗也因此被诸葛亮免去官职,赋闲在家数年。后来,向朗才官复原职,被任命为光禄勋,在诸葛亮病逝后,他又升任为左将军,被封为显明亭侯。所以,诸葛亮为何要将马谡军法处置,斩首示众,也有马谡畏罪潜逃的这一方面原因。做错事不怕,犯了罪也不怕,只要改过自新,就是好的。可是马谡却逃了,最终被查出来,自然要加倍处罚。

总结:马谡在失去街亭后,如果他主动向诸葛亮承认错误,努力将功补过。诸葛亮也许会看在他的兄长马良的情面上,放其一马。可是马谡在丢失街亭后,还干了畏罪潜逃这一件蠢事,最后被严加处罚,丢掉了自己的小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因为马谡打仗之前就立下了军令状,再加上马谡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向敌军投降,这让诸葛亮感到非常的气愤,所以要把马谡斩首。
第2个回答  2020-12-24
因为马谡自己立了军令状,军队损失惨重,不杀他不能够平息众怒。
第3个回答  2020-12-24
因为当时诸葛亮不想派马谡去的,马谡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让他去,输掉之后,自然要斩首。
第4个回答  2020-12-24
因为出征前已让马谡立下军令状,为了严明军纪,所以才执意要把马谡斩首。
相似回答